lwd8811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wd8811

博文

还是飞行物的炒作 精选

已有 6138 次阅读 2016-2-29 21: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关于飞行物的炒作

刘闻铎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地方报发出一则消息,声称当地两个农民试验成功一种比空气重的飞行物,能在空中以极快的速度任意翱翔,来无影去无踪云云。消息传开,越传越离奇。于是,就有人出来说话了,严肃指出这是一条假新闻,读者感到受到欺骗和愚弄,激起他们不满和愤怒。于是各种媒体纷纷指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违反科学基本原理的骗局,也有的说这两个农民精神不正常,没事干,摆弄孩子玩的怪异风筝……使用了各种挖苦、嘲笑、尖酸刻薄的语言。也有权威人士出来表态,从理论上进行澄清,以消除在大众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做了理论分析,在空气中运动的平面物体受力与平面倾角的正弦函数的平方成正比。论证了比空气重的飞行物是不可能实现的[1]。而且,全美最著名的兰格勒博士曾经领导的大批一流工程师、专家进行了系统研究,证明比空气重的飞行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已经是深入人心的公认的科学定论

明眼人已经看出,上述场面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国。

19031216,开自行车店的莱特兄弟制造成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当天飞行了59秒。本来他们暂时不想公开当时的试验,是当时在场的一名气象局的职员看了非常激动,把消息传开,当地一位记者闻讯后,凭自己的想象写了开始的荒唐可笑的报道。经过这一番折腾,真的变成了假的,给他们造成的麻烦和伤害还仅仅是开始。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像洪水一样向他们袭来,等到莱特兄弟去拜会代顿时报主编谈起这件事的时候,对方所表现的冷淡和轻蔑,使他们非常尴尬和难堪。原本支持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也心里没了底,不愿意他们继续这项没有把握的事业。

第二年,改进样机在试飞前向媒体和有关方面发出了正式请柬。由于社会舆论的一面倒,前来参观的寥寥无几。随着马达的轰鸣,飞机向前滑行,悠然升空。人群中响起掌声和欢呼声。但是,当地媒体仍然心有余悸不敢介入,不愿意做正面详细报道。

这时莱特兄弟已经把自己的积蓄全部用光。也有银行家和财团前来洽谈合作,都是看不准,害怕失败,提出非常苛刻条件,没有谈成。莱特兄弟只好请求联邦政府支持。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撰写了措辞恳切的报告,介绍了试验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所遇到的困难,提出如果能得到政府支持,试验可以继续下去,在未来的交通和军事领域必有应用前景。报告寄出,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几经探询,终于等来了联邦政府的答复:关于飞机的研究尚无把握。这方面的权威兰格勒博士以其学识和经验尚且没有成功。经研究,政府不宜再在这方面投资,至于在交通和军事方面的应用前景更属渺茫之谈。同时,这方面研究的首席专家兰格勒博士对莱特兄弟的试验更是不屑一顾。

这时,唯独有一位法国陆军气球教官法培尔得知莱特兄弟试验飞机的消息十分激动,钦佩不已。写了一封长信,从自己职业的角度论证飞机的应用前景,表达仰慕之情,并切磋有关飞行的具体技术问题。同时游说法国政府,邀请他们去法国做飞行表演。如果能证实飞机的性能,法国可以考虑购买他们的专利和飞机。

190888,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勒芒赛马场,威尔伯.莱特驾驶莱特A飞机围着赛马场在空中飞行了一分半钟,飞行高度为10米,令在场观众惊叹不已。这个消息很快通过电报传到了世界各地。《伦敦每日镜报》惊呼那架飞机是迄今制造的最神奇的飞行器。此后,威尔伯又做过几次飞行,其中有一次,他还把法国经纪人的夫人带上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分零3——法国沸腾了。一时间,颁奖、授勋络绎不绝。欧洲一些企业家,也开始争相购买他的专利。整个8月,威尔伯在法国进行了100多次飞行表演,在欧洲掀起了航空热潮。莱特兄弟成了法国家喻户晓的英雄。随着飞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在欧洲飞行表演的成功,才逐渐为美国联邦政府认可,1909年财团投资成立莱特飞机公司,美国陆军第一次定购6架,欧洲各国购买了飞机制造权。

英国每日邮报发行人诺思克利夫爵士曾经预言:未来的飞机将在军事和产业方面掀起一次重大革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 ·卡门在1953年纪念动力飞行五十周年时指出,牛顿耽误了飞行的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886-959538.html

上一篇:建几条“风街”就可以驱散北京的雾霾
下一篇:续----谁也别标榜自己注定是科学的捍卫者
收藏 IP: 119.80.69.*| 热度|

19 刘洋 檀成龙 任晓龙 赵建民 田云川 李志俊 黄永义 杨正瓴 马德义 张骥 武夷山 印大中 赵凤光 shenlu xiyouxiyou z234567 CNLX2013 zjzhaokeqin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