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wol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reywolf 探寻,经历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

博文

惊心动魄的高考和填报志愿奠定了我人生的基调 精选

已有 5463 次阅读 2021-3-30 10:25 |个人分类:学术经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回顾了这20年的学术历程我的初高中之后,这次来聊聊我所经历的高考和志愿的填报,这些直接影响了我接下来的研究领域和目前的工作。这里是“学术漫谈”,欢迎关注公众号。


人一生的成长和经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在我看来至少有三点:一是自身的勤奋努力,二是在具体的时间和环境所存在的机会,第三个就是在人生各个岔路口所做的选择。我所经历的高考和填报志愿具体的说明了这三点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并且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备战高考


高三的最后几个月里,课程早已学完,基本都是各种高考模拟考试。大家都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要为高考做一切准备,兴奋是因为可以憧憬高考后的各种狂欢放松以及充满自由的大学生活了。我隐隐约约觉得这几个月对我可能也起不了太大作用,我将来的高考分数也不会因为这几个月的题海战术而有明显提高。之所以这样子觉得,是因为最后几个月已经完全不学习新知识了,做过的大量的习题,其实大部分只是在重复已经会的知识点。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我紧绷的神经多少能够缓解一些。


大家的各种习题书在课桌上面都堆成了小山,我清楚的记着教室后面的墙上用毛笔大字贴着“饮马未名湖 放歌清华园”,这是这个理科实验班多少人的梦想。很多同学都很低调,嘴上不说,但心里在暗暗的下功夫,为了这样的梦想。每周的班会上基本上是班主任一边鼓励大家坚持到最后打完胜仗,一边安慰大家心态要放轻松,不要压力过大。


饮马未名湖,图片来源https://www.pku.org.cn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班上依然有那么几个同学玩的挺疯,习题册也做得不怎么多,但是每次的考试成绩也不差。我真心羡慕这些同学,他们应该属于最聪明的那一类。其中有一个同学,更是顽皮加搞笑,引得大家经常哄堂大笑。


有一次经过他的课桌的时候,看到桌面大部分被蓝色圆珠笔密密麻麻的凌乱线条覆盖了,仔细一看我惊呆了,不知什么时候他竟然在课桌上面用圆珠笔画出了一个想象的城市三维图,布满了各式各样结构复杂的城市建筑,有林立的高楼,马路和高架桥。这样复杂的图不是三两天就是能画出来的,可以想象当大家都在匆忙做题的时候,他却趴在桌子上面画图。这种人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加怪才啊!


很快就到了高考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赶过来提早安排并陪同孩子参加高考,其中有些是从外地赶过来的。我爸也要过来,但被我拒绝了,我觉得这样会增加我的思想负担,还是轻装上阵比较好一些。那年的高考数学题特别难,很多人考完数学之后一下子泄气了,甚至还有的不想继续考剩下的几门了。


考完估分


考完之后,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大家要根据自己估算的高考分数来填报志愿,我上大学之后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省份都是这么做的。这个估分政策让通往大学的路上又多了几分忐忑,因为很难估算出准确的分数。低分高估和高分低估都是要避免的,前者会导致所填报的志愿落榜,有可能由第一志愿滑落到第二志愿;而后者的保守方法有可能会错过本来可以考上的更好的大学。


当年的高考数学吓坏了很多人,我后来才知道这导致不少人,尤其是胆小谨慎的女生估分非常保守。我当时读了一些前人写下来的估分经验,对每一科的每一道题的得分,都估算出来一个可能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把各科的分数加起来,得到整体的最高估分和最低估分。


为了估分更加准确,老师让我们把高考语文的作文在考后凭着记忆把大意写出来,然后给我们做一个大致的评估。当我这样子写出来的时候,隐隐约约觉得不妙,好像有点跑题。拿去给老师看之后,老师很快就确认了是写得跑题了。我顿时犹如五雷轰顶,觉得完了,估计要加入复读的行列了。


我高中写了那么多篇作文从来没有发生过跑题,记得还有一篇被选为优秀作文收录在学校出版的优秀作文集里面了,我还记得那篇的题目是《奶奶的哲学》。但万万没有想到,唯一的一次跑题作文居然发生在高考,上天为何跟我开如此大的玩笑。现在我回头去想,高考作文之所以跑题,很大原因跟我高中读了大量散文有关,尤其是哲学类的散文,导致作文的中心散着散着就偏大了。


作文的跑题让我丢掉了20多分,当时是忍痛含泪完成了对高考语文的估分。我清楚的知道我高考的分数要明显低于平时模拟的分数了,但又实在不想把考分估算的一低再低,这样的话最终只能去低于自己心理预期范围的大学。所以我当时心里鼓着一股劲,即使是最低的估分,也稍微偏乐观或者是激进一些,如果最终落榜,那就重读一年高三。


估算完分数之后,熟悉的同学之间大家都彼此了解一下,也算是做一个参照,但我依然发现,那些平时模拟考试跟我差不多,高考也没有像我这样有明显失误的同学,有的估分竟然跟我差不多,甚至还有比我低的。但我还是坚守住了自己的激进派估分,后来证明这种做法让我大大受益,因为当年很多人的估分都比实际考分低很多。


志愿填报


估算完分数后就要根据估分填报志愿了,我当时也没有明确的意愿想学什么,我有个年龄大我很多的表哥,在不远的另外一所高中做老师。我爸就带着我去咨询表哥,我们一边吃晚饭一边交谈。具体谈了什么已经忘了,但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我表哥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所以生命科学与技术是很有潜力也很热门的专业。然后我表哥指导我把好几个不同的专业按照优先顺序排了个名,排在第一的是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


我带着写着这样排名的一张纸回到了学校,还有几天才填报并上交最终的报考志愿。在这几天时间里面,我反复思考我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高中时有生物课,这是当时所有学科里面与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最为靠近的学科了,但不巧的是我并不怎么喜欢学生物,觉得生物这门学科要背的东西很多,更为偏文科一些。而我喜欢计算和推理的学科,尤其是物理,物理中我最喜欢的是能量守恒,各种能量往往可以相互转换,我觉得很有意思。


能量守恒 图片来源 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


我把这些想法告诉了与我关系很好的化学老师,他对学生非常负责,而且一大把年纪了还自学电脑上网。第二天他告诉我,他晚上回去在网上搜索,发现西安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很好,估计符合我的兴趣,让我考虑一下。我就到处打听,碰巧班上一位同学的老乡当时就在这个学院就读,我就要到了电话,打过去问了问情况。


这些信息增强了我对这个专业的信心,然后我就毅然把表哥排在第一的生命科学专业排在了后面,取而代之的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现在想想,高中生得到的有关大学专业的信息是多么的有限,在如此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们做出的最重要的人生抉择可能是多么盲目。而又有多少人,因为这一次的抉择,今后长达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从事同一个领域。我也亲眼目睹了有些同学所选的专业,基本都跟熟悉的高中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殊不知这些学科之外的天地是多么的广阔。


高考成绩出来后,跟我的估分居然只差了几分,而我也看到了不少同学的高考分数比我高,但是估分却比我低不少。最终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所选大学的第一个专业就读,而且还是本硕连读提前批。虽然没有“饮马未名湖 放歌清华园”,但我很庆幸当时follow my heart,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热门专业。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活跃在能源领域,我依然对相关的技术和研究感到兴奋,充满热情。


后记:愿我这些真实的经历给在学术路上的同行带来鼓励和启发,我会继续在这个公众号上记录学术人生的经历和感悟,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欢迎添加我的微信 EditingU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935-1279286.html

上一篇:我所经历的初中和高中: 从巅峰到低谷
下一篇:从青涩到成熟:我所经历的大学
收藏 IP: 67.182.21.*| 热度|

12 刁承泰 鲍海飞 晏丽红 晏成和 赫荣乔 王林平 康建 刘立 张红光 罗娜 张鹰 史永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