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入大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wenbo 临渊慕鱼,不如进而冲浪

博文

故乡,父母,我

已有 3925 次阅读 2009-1-4 20:04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刚上初中的时候,特别希望能够自主。记得当时在农村,一到周末就和小朋友一起骑着自行车去城里。那是最快乐的事情。特别是春天来临的时候,骑上我爷爷那辆28的大车,和几个小朋友跨过那故乡的小河,沿着绿油油的麦地和茂密的小树林,县城的几栋几层的高楼逐渐在视野中由模糊变为清晰。那感觉,简直无法描述,仿佛是从牢笼放飞的小鸟。这让我想起鲁迅的《社戏》,虽然听得戏很难听,但乐就乐在终于摆脱了父母的束缚。

所以,一直想离开父母,直到初一,父母因为工作调动到了另外一个地区,我独自和爷爷住在农村老家。那一段时间有时候感觉依靠,有时侯也有些想念,但更多的是有些害怕。因为没人管我,我有更多玩的时间,惹了不少祸,出去放野火,整天泡游戏机房,怕他们来了会骂我。

十五岁就离开父母,到北京来求学了。当时因为成绩好,竞赛获奖,在人大附中的数学实验班。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因为旁边没有亲人,生活都得自己照顾,特别想念父母。自己是从农村来的,“素质”本来就很低,卫生习惯差,视野也窄,什么足球、电脑,什么钢琴、围棋,跟北京的小孩比不了。而且这个班是重点学校中的尖子班,都是原来华罗庚学校选拔出来的,学习压力又大,即使最努力,还是到不了最前边。可以想见我这个又穷又傻的小孩在北京生活是何等辛苦。有时候会很想念老家。有一次,我记得父母在学期中来看我,当时宿舍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走了之后,宿舍里非常安静。他们走后,我的脑子里就一直回荡着父母的话语声,久久不能去。每年过年回家,再回北京的时候,都依依不舍,很难受。

成长是痛苦的。我一直觉得,高中时期是最需要生活和精神上的关心的,而我在那段时间却只能自己承受,于是也就早熟了一些。于是到了大学,从来也不会有什么思乡之情。大学里自己就像一块海棉一样,泡在学校里。有无数的知识可以学习,有无数的活动可以参加,有无数的朋友可以交往。因为我上的学好,父母也精神非常充沛,他们的事业不仅没有随着年龄增长退却,反而蒸蒸日上,那是整个家庭辉煌的几年。我是他们的骄傲。

父母希望我早点结婚,虽然我没有打算,还是和女友商量,在我博士还没毕业之时,就把婚结了。有时候觉得父母挺麻烦的,不管生活、学业,总是试图干涉干涉。我家离北京近,就让我经常回家,但实际不管多近,只要回去两天,回来之后肯定好长时间都缓不过来;老婆的工作不太顺利,他们也插手,这找个二大爷他同学,那找个工作认识的朋友,结果帮不上忙,还起不少副作用。所以,现在回家基本上不管他们说啥,我们都是“唔唔啊啊”搪塞了事。

去年爷爷去世了,我爸妈终于变成老人。家里买了一台巨大屏幕的电视,爸妈说,平时不上班了就看电视解闷了,盼着我能经常回去。我是独生子,老人就一个孩子,等老了之后确实是个问题啊。今年过年回家要去老婆家,她家远在浙江,两年都没有回去一趟。可今年过年,就只能是我父母两个人了,想到这,竟有些伤心。

爸爸和我说,爷爷去世之后,房子还没有收拾过,爸爸只拿回来一件她妈妈(我奶奶)自己做的一件蓝布小棉袄。那件小棉袄据说是奶奶自己缝制的,却一次都没有舍得穿,但去世的早,没有享过福。爸爸也都往60奔的人了,尚有思念之情,那时还会不会如此?人生的思念究竟要多少年?

元旦在家呆了三天,想到这,出门的时候竟然也有些依依不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520-208521.html

上一篇:我的剃发明志
下一篇:说服自己心理平衡
收藏 IP: .*| 热度|

3 蒋新正 陈国文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