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fei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ifeichen

博文

寻找心理定律:十、两种不同的注意转换

已有 2487 次阅读 2014-6-2 06:44 |个人分类:心理定律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思维, 心理, 意识, 人性, 定律

潜在主题转变成当前主题,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激发出来,也可以通过内部意识活动激发出来。

中国古人常用成语“晨钟暮鼓”来比喻可以使人警醒的语句。因为钟鼓声是强大的外部刺激信息,可以打断人正在进行中的主题,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应该转入更重要的当前主题。

另有一个“惘然若失”的成语故事。东汉学者黄宪出身贫寒,从小学识超人。同乡戴良自认才高,非常狂傲,可是每次见到黄宪时也会收敛一下。等戴良回到家后,总是怅惘失意,好像丢失什么东西似的。这里,戴良回到家后并没有黄宪本人言谈举止的直接刺激,完全是记忆通过意识活动产生了刺激,将自知不如黄宪的潜在主题转变成了当前主题。

前面讲过在同一主题控制下的注意转换,由于每次转换都与主题紧密相关,所以该当前主题得以保持。而在这里,我们要探讨什么时候会从对一个主题的关注转到对另一个主题的关注。

例如,还是你在上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推导一个算式。理解这一推导过程需要用到上一堂课的内容,可你上次因故缺课了,还没来得及补上,因此没法完全理解。你想先抄下来再说,课后再好好消化。抄着抄着,你所需要的注意降低了,脑子竟然跳到了昨天晚上与女朋友的约会上了。(这一时刻潜在主题在竞争中胜出,取代了当前主题。)你在热恋当中,昨天晚上的情景历历在目,到现在还让你兴奋不已,结果后半堂课基本没听进什么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对那约会的注意脱离了正在听课的核心事态,听课的主题就结束了,进入了新的主题。

所以,当心理主体的注意转移脱离了正关注的核心问题和核心事态,对当前主题的关注就结束了,转入了下一个主题,新主题是与新的注意对象有关的核心问题和核心事态。

中国古代谋略家们深知控制敌方注意的重要性,虽然他们不知什么是心理学,但却懂得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愚弄敌人,以达成战术目的。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就是运用主题与注意的关系大获成功的例子。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后,项羽依仗强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阳的刘邦退出,自己率兵进入,并称西楚霸王。接着,项羽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统治偏远的汉中(今陕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区。同时,为防止刘邦再入关中,项羽将富饶的关中让秦军的降将把守。刘邦自知兵力不如项羽,只得忍气吞声。在去封地的路上,他采用张良的计策,将长达好几百里的栈道全部烧掉,以示再无回关中之心,从而使项羽对其疏于戒备。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项。刘邦认为这是个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大将韩信提出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建议派人去修栈道以迷惑敌方,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开始修复栈道。守卫关中的秦降将章邯讥笑刘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实际上,韩信暗地里正为攻打陈仓积极地作准备。不久,韩信迅速出兵,攻下了陈仓。章邯得知后非常恐慌,但为时已晚。借道于陈仓,刘邦军队很快攻打并占领了关中,为以后建立汉朝奠定了基础。

其中,韩信以明修栈道吸引了章邯的注意,使其产生了刘邦要通过栈道出兵的主题,在这个主题控制下,他只注意栈道修复的进展和该处汉军的动向,对其它方向疏于关注,结果被韩信暗渡陈仓,导致大败。而韩信不敢明渡陈仓,就是因为怕明渡会引起对方注意,一旦被注意则会终止被误导的旧主题,产生新的正确主题。

参考阅读:

[13]        陈志飞,《心理定律论——人类本性的科学还原》第四章:主题竞争定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9583-799679.html

上一篇:寻找心理定律:九、当前主题与潜在主题
下一篇:寻找心理定律:十一、情来不自禁
收藏 IP: 70.246.2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