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如履薄冰的北极熊

已有 2351 次阅读 2015-1-8 20:42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记者 唐琳综合报道


提到北极,人们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除了一望无际的白色,可能就是统治着这片神奇大地的动物王国。
 
北极熊,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说它们是北极的统治者一点都不为过。可就是这群体型巨大且凶猛的庞然大物,如今可能需要人类伸出援助之手才不至于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此前,有关北极浮冰消融导致北极熊流离失所的事实让很多人扼腕叹息,而如今,一个堪称噩耗的消息摆在了面前。
 
如果北极熊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这就意味着这一种族走上了濒临灭绝的道路。但由于不知道确切的北极熊数量,所以人们一直很难对北极熊具体的灭绝时间进行推断。
 
近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Stephen Hamilton领导了一项研究,即对海冰消融是否会无法支撑北极熊的生存进行建模。研究显示,到2075年,加拿大北极群岛大多数地区的北极熊新生幼崽的夭折将会变得司空见惯;到本世纪末,成群的年迈北极熊将会陆续死亡。
 
也就是说,如果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继续如此肆无忌惮,那么估计在60年内,北极王国的主人将不得不面临残酷的现实——撤退的北极海冰将会把它们仅存的栖息地变成幼崽致命的摇篮。
 
也许到那时,北极迎来的将是一片死寂。
 
无处可逃
 
“(研究)描绘出的结果令人非常沮丧,我们原以为北极熊会有长期生存的希望。”研究组成员之一、同样来自阿尔伯塔大学的 Andrew Derocher说。目前,大多数现存的栖息地都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无处可逃的北极熊。
 
为何海冰对北极熊如此重要?
 
北极熊之所以需要海冰,是因为它们捕捉的主要食物——富含脂肪的海豹——只有在浮冰上才可能被捕获。海豹一旦入水,潜泳能力相对不足的北极熊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食物从眼前溜走。因此,通常情况下,北极熊会一直待在海冰上,能待多久就待多久,直到冰层破裂,它们才会来到陆地上。
 
因此,如果夏季无冰期过长,北极熊便无法捕捉到海豹进行能量储存,只能饥肠辘辘地熬过数月。而这个“数月”,基本没有争议被认为是6个月。
 
2010年,美国生态学者Peter Molnar和他的同事就分析了北极熊所需的能量。分析表明,6个月没有食物将会致使28~48%的雄性成年北极熊死亡。
 
此前,传统观点认为,北极熊除了海湾冰封之前打盹或者储存能量之外,并不会在陆地上进食。而就算是进食,也非常有限的。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态学家Linda J. Gormezano却表示,研究发现北极熊会食用很多陆地上的食物,包括雪雁的雏鸟和蛋以及驯鹿。因此,情况不一定如此悲观。
 
但是,无论北极熊能否在陆地上吃得饱饱的,其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Hamilton的研究发现,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每年有多达1/5的雄性成年北极熊以及更高数量的幼熊和年老北极熊会因饥饿而死亡,而这种现象在2100年会发展成为常态。食物和居所的缺乏,也导致怀孕的雌熊无法维持55~100%的幼崽成活率。
 
临界阈值
 
这时你可能会有疑问:这些预测的可靠性如何?
 
由于北极并没有达到它的临界值,因此科学家们很难断定预测是否准确。但是,其他一些地方却已经接近临界点,而这些地区幼熊和成年熊死亡率极高的例子让Derocher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结论是错的。
 
例如,南波弗特海地区的北极熊存活率下降十分严重。2001~2010年的10年间,这里的北极熊数量减少了约40%。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人员及来自加拿大、美国的科学家在2004~2006年间跟踪了80只熊仔,而其中仅有两只得以存活。
 
西哈德逊湾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这里北极熊的数量下降了约1/5。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悲观。
 
国际北极熊保护组织美国加拿大办事处的Steven Amstrup30年间不间断地致力于有关北极熊的研究,而他研究的基础正是他坚定不移地相信有办法拯救这个即将灭绝物种的乐观信念。虽然他也对北极熊数量的减少感到“非常痛心”,但他认为,每年形成的新冰层比多年形成的冰层更有助于狩猎,因此即便是年轻一代的北极熊正在消亡,依旧可以保持全球相对稳定的北极熊总量。
 
如果冰层如预计的那样继续消融,那么北极熊注定难逃厄运。美国地震调查局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分部的Jeffery Bromaghin对这种观点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如果人类采取努力缓解现状,这一物种依旧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目前还是有足够数量的北极熊可以维持一个小而健康的群体。
 
“当然没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Bromaghin对此充满信心。■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4年12月刊 绿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857590.html

上一篇:音乐,别拿“科学”说事
下一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任重而道远
收藏 IP: 211.100.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