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仿生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rtinluomin

博文

写在人机大战之后-雏凤清于老凤声

已有 3919 次阅读 2016-3-12 21:13 |个人分类:社会百态|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人工智能, 围棋, 吴清源

       今天终于尘埃落定,人机大战的比分最终定格在AlphaGo3):李世石(0),相比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淡定从容、成竹在胸,职业围棋界和业余围棋爱好者们真是哀鸿遍野 ,悲情莫名。AlphaGo专家团队似乎早已预测到了这样的结局,他们想看到的就是AlphaGo到底有多强?人类的顶尖选手到底能把AlphaGo逼到什么境界?人类选手真的能够赢得胜利吗?如果AlphaGo输棋的话,它会投子认负吗?

     这场人机大战人气空前,如同在东西方投下了一枚重磅氢弹,不仅各种报道甚嚣尘上,而且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焦点,甚至超越了当年DeepBlue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的盛况,人们将DeepMind看做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奇点,此一战将开启机器人时代的序幕!人工智能专家也不知道他们开发的程序到底能产生出何等的智慧,围棋无疑是一个绝好的试金石。计算机的能力不仅仅是直线的计算和搜索能力,而是深层的局面分析评估,对全局的掌控能力等衍生智能,此一战,胜负之外的意义同样重大,不仅限于围棋,AlphaGo的智能可以泛化到其它领域,终将超越人类而成为进化的主力军,进而取代人类而成为地球的主宰,人类将被其创造之物超越似乎已经成为历史的宿命!

     作为一个围棋爱好者,我更关注围棋界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同样是职业棋手,不同的棋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叫嚷着自己能够战胜AlphaGo,呵呵,就是你,柯洁!你以为你能战胜李世石就能赢得了AlphaGo吗?想必李世石本人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以为自己能赢得了樊麾就能胜得了AlphaGo,现实给了残酷的回答!有些人像祥林嫂一样反复唠叨着:“不让打劫就等于自废武功”、“有不容许打劫的秘密条款”、“AlphaGo的小官子不甚了了”等等,但是估计他们之中没有谁有这个胆量挑战AlphaGo吧!职业棋界也深思之士如李喆,他看到AlphaGo和李世石的棋谱后不禁泪流满面,我猜测他这一“哭”主要是为了两个人而“哭”,其一是为了李世石而哭,当我们看到一个悲情英雄,为了捍卫围棋的荣誉,捍卫人类智慧而和计算机做出悬崖边上的决斗,尽管被杀得体无完肤,但依然如唐吉歌德和“风车巨人”在殊死搏斗,如何能不潸然落泪呢?其二是为了吴清源而哭,一代奇才吴清源早在昭和时期创立“新布局”,后在耄耋之年创立具有全局考量的“二十一世纪的围棋”,尽管新布局早已深入人心,他的“二十一世纪的围棋”新思想一直曲高和寡,无人问津,吴老年迈,自己已经无力实践自己的新围棋思想,而其弟子中,林海峰廉颇老矣,只有芮乃伟尚在活跃期,然其资质和阅历皆不足以继承吴清源之衣钵,吴清源以百年之寿也没有等到一个绝世之资的棋才来实践其围棋思想。不想吴老百年之后,我们竟然在AlphaGo和李世石的对局中看到了吴清源的“二十一世纪的围棋”的招法,竟然是由机器人走出来的招式,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击败了当今围棋的王者,所有这一切如何不令李喆感到莫名的感动呢,我猜测这就是李喆对谱恸哭的原因吧。“雏凤清于老凤声”,即使下出绝世妙手的是人工智能,我也要为其叫好,人类终于超越了自身的局限,创造出了自身无法企及的“智慧”!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人类一旦摆脱了中世纪的宗教羁绊,科技水平就飞速发展,当今科技源于近200年来的加速进化发展。人类自以为智慧高于地球上其他生物,机器人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为人所用。但实际远非如此简单,一旦计算机拥有了智能,其进化速度将无与伦比,机器的进化将超越人类无数倍,将迅速缩短进化的时间点。当智能机器人进化到能够掌握世界,人类也许将没有栖息之所,沦落到如同印第安人一样残留在保留地中,抑或在动物园中成为频危物种加以保护!也许人类终将成为地球的过客,就如同恐龙曾在地球上生存过一样,电影《机械公敌》和《星球大战》的场景会再现!人类终将被其所创造之物所取代,也许这就是人类的宿命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925-962250.html

上一篇:人机(AlphaGo)大战之“狗”眼看“人”低
下一篇:悬崖边上的斗士—“神之一手”
收藏 IP: 111.113.124.*| 热度|

5 李颖业 王涛 姬扬 刘钢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1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