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li189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ouli1895

博文

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之比较(六)大学: 6.2 反科学的教改 精选

已有 10215 次阅读 2013-1-6 11:42 |个人分类:退休教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国际, 特色

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中国大学的一个特色。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并非发自教授和学生的内心,做法往往是反科学的。仅举两例。1960年我念书的时候经历一次教育革命,目标是打倒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学力学的必证明胡克定律不成立,学化学的必推翻门捷列夫周期率。分给我们班(或组?记不清了)的任务是根据络合物常数批判周期率。那时当然没有网络搜索,也没有电化资料和工具,只有翻查图书资料。我认真地翻查本校图书馆的资料,还跑到东安市场的旧书摊,得到相当丰富的数据。除三四个数据与元素周期表所反映的规律不符外,完全证明元素周期率的正确。在班内讨论时,我坚决反对仅仅依据三四个“不符合”(完全可能是测量误差造成)的数据就否定周期率,因此被认为是反对革命。虽然我在无机化学考试中得了全年级唯一的100分,但革命中的表现在综合成绩的评定中占更大的权重,最后成绩仅仅是通过,与“优”“良”无缘。当教授以后没有涉及教改课题,不知详情。但至少有两点改革我觉得值得商榷。物理化学是化学工程和相近领域的主要基础课,我是在大学四年级学的,现在改为一年级学。学好一门功课需要具备一定的预备知识。没有一定的无机化学和高等数学知识,难以学好物理化学中热力学、反应动力学和量子化学部分。再说电化教学。不要说研究生的课,就是本科生的课也一律使用ppt。人接受新知识有一个过程。看、听、写、说都是帮助理解和记忆的重要环节。我在大学念书之始,授课教师便告诉我笔记本左侧要留下寸半的空白,以便随时记下问题和以后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或加深的理解。在威斯康星大学的两年,我旁听了十几门课,既有研究生的课也有本科生的课(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此不理解。文革的10年使中国的大学与其他国家产生巨大差距。像现在为化工本科生开设的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过程模拟以及硕士生的必修课传递理论,都是我们那一批访问学者回国后才开设的),没有一个教授拉洋片。Slides只用于Seminar90年代在加拿大期间只做研究,不了解该大学和其他外国大学的教学情况。但我认为电化教学违反记忆规律,也不利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虽然欢迎,但未必利于教师自身的提高。此文发出后,有的回应说他/她用得很好。因此,我做一修正。我不是一概反对ppt用在课堂教学,但必须检验教学的效果,这就是看看学生的笔记。如果多数学生记不下来,则是教师的问题,少数学生记不下来,则是学生的问题。好的教授不能不搞研究,也不能脱离教学。在研究中不断扩大教授学问的深度和广度,并把新的见解注入教学。教学(特别是自写讲义)更有助于教授消除模糊概念,有助于发现科研中的问题和自主创新。但有一个现成的教学软件,这些体会就都免了。我知道多数教师都是欢迎电化教学的,我校老院士牵头的教改项目还获得国家一等奖。我无意与大家过不去,也不是说电化教学完全不对,只是一人之言,不介意者听之,介意者勉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4854-650124.html

上一篇: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之比较(五): 院士
下一篇:气候异常源于人口过剩
收藏 IP: 60.27.64.*| 热度|

31 肖建华 李宁 曹裕波 喻海良 魏武 冯大诚 宁利中 曹聪 谢强 韦玉程 陈冬生 王守业 袁方 李伟钢 杨传颖 李宇斌 刘锐 陈学雷 崔小云 王枫 陈智文 李永丹 何新东 杨正瓴 张骥 薛加民 魏国 zhanghuatian ddsers qznuliws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