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上说又要评选院士了。中国特色院士与国际院士之比较,我不能深说,只说一点表象,提两个问题。我与同行中的几个美国两院院士很熟,但好几年以后才知道他们的院士身份,也没听说他们有什么特殊待遇和特权。老百姓强烈要求官员们晾晾财产。普通教授也希望院士们再晾晾学问。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学问怎么衡量?这个问题又引起我下面的两个问题。一、“经济效益及由此产生的奖励能否成为衡量学问的标准?”如果国家仍坚持这个标准,请把遴选大门向企业家敞开。
二、中国的院士是否应达到“国际学者”的水平?印象中记得中国科学报登载过一篇文章,说判断是否国际学者的简单标准是看他/她是否发表了26篇论文,且平均被引用次数超过26次/篇(如不准确,请中国科学报指正)。能否也用这个标准衡量一下候选人,甚至衡量一下现有的院士。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请放他们学术假,使他们摆脱“会务等身”的忙碌,达到标准了再回来上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4854-649296.html
上一篇:
警惕"高点儿"刊物误导续下一篇:
中国特色与国际惯例之比较(六)大学: 6.2 反科学的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