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idag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shidaguan

博文

就业这么难,“非一流”大学硕士感叹“可能上了一所假大学”

已有 3323 次阅读 2018-2-14 12:48 |个人分类:教育视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非一流, 就业难

就业这么难,“非一流”大学硕士感叹“可能上了一所假大学”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账号“青椒说事(qingjiaoshuoshi)”

今天,看到网上一篇文章,题目叫“‘非一流’大学硕士生们的就业危机”。讲了某“非一流”高校研究生同门六人就业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六个只签三个,“战绩骇人”。

找到工作和未找到工作的学生,有着四类故事(有删改):

故事一:“目标明确,踏实一辈子

一位师姐,三年目标明确,希望毕业后到高中教书,三年里“普通话从二乙考到了一乙,考教师资格证,从初中考到高中教师资格(之前是初中老师),做家教,生活十分充实。

毕业季面试了市直属非重点高中,进了面试但被淘汰,只因几个面试的老师“在她该教化学还是物理产生了分歧”。后进了市直属高职院校,见习半学期之后再拿事业编,“算是成功地在市中心扎了根,准备吃皇粮了”。

故事二:“大胆尝试,能做敢干

课题组最外向的二师兄,“外交狂”,嘴皮子很溜,也深得导师喜欢,属于不喜欢搞科研做实验却高智商人群。目标锁定深圳网络公司,毕业未考公务员或国企,凭借出众的口才和大脑洞,成功地签下了深圳一家初创期游戏开发公司,月薪1万5千,实现华丽的逆转。

故事三:“学霸很疯狂

课题组最小的师兄(比同届学生小2岁),做事格外沉稳和踏实,硕士三年拿了学校研究生所有的荣誉,实现了荣誉的“大满贯”,是为人低调的学霸。

面试时,由于学历是“非一流”,全省最大外企的面试官很直接且礼貌地婉拒了他,但就在大家面试快结束的时候,他从包里掏出了已有的专利加论文,“整整有9篇,相当于一个博士毕业的量”。

实力面前,三个面试官都目瞪口呆,最后竟然当即拍板,他成为了那一天面试人员中,第一个被签下的员工,实现戏剧性地大逆转。

故事四:“大多还在东奔西跑,被拒之门外

大多大企业都会选择在省会唯一的一所“985”或者“211”进行短暂的宣传或者逗留,其他省重点或者稍差学校的学生在望梅止渴之余,东奔西走,劳神费力。

加之科研成果马马虎虎、目标不明确简历海投、表达能力欠佳、迷恋游戏且精神状态较差、不精通软件和仪器等等,就业结果并不理想。

青椒观点

学历或名校,主要是给人贴上了优秀的“标签”,根据劳动力市场筛选理论,这些都是劳动力市场的信号,可以让毕业生觉得自己“很牛”或是让企业以为该毕业生“很优秀”。因此,企业招聘名校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理论根据的。对于非名校学生而言,在学校上并不占优势。

但如果从企业招人的最终目标,即“挑选最合适的人”来看,名校并非就是最优。对于个人而言,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和最能胜任的岗位,而且有他人不具有的能力,相信自然能脱颖而出。

都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从人的发展或说自我实现而言,这话的确不假,只要个人有一些不同于别人的细小优势并坚持下去,慢慢就会与众不同。

拿研究生就业中的竞争优势来说,技术过硬(工科),会写学术理论论文、调研报告,会写其他理论性文章,口才了得,擅长分析数据,在某些行业有丰富的实习经历……恐怕在就业时都不愁,因为这些都是证明自身实力的有力“信号”。

怕就怕浑浑噩噩,不愿吃苦和长期努力,也不想在某一方面有所长。这样的研究生,势必难以找到好工作,估计真得感叹“上了一个假大学了”!

其实,大学从不负我们,相信奋斗总会留下印迹!(@肖纲领)

文章首发微信公众账号“青椒说事(qingjiaoshuoshi)”,欢迎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373-1099830.html

上一篇:“求知热情”为什么很重要?
下一篇:学生用伞打老师其父称“靠得太近”,家长纵容比孩子犯错更有害
收藏 IP: 27.18.161.*| 热度|

3 黄仁勇 彭真明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