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夜里在CCTV-6上看了一部日本影片《记我的母亲》(2012年出品),这部片子节奏很慢也很细腻,据介绍是根据日本作家井上靖(1907-1991)的半自传小说《我的母亲手记》(1975年出版)改编的电影。
故事情节很简单:从小说家伊上洪作1959年回乡下看望父母开始,一直延续到1969年母亲去世为止,以十年间母子感情的演变为故事的主线,期间辅以三个女儿的成长为暗线,结构很清晰。这种慢节奏有生活背景的故事只有中年人才能真切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母子的矛盾与幼时的经历有关,母亲八重在洪作5岁的时候把他单独留在乡下奶奶家,母亲带着2个女儿随父亲去台湾(他父亲是军医),这一别就是八年时间,以至于洪作的童年都是在缺乏母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他为此内心很是怨恨母亲。此时母亲八重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洪作也已经是知名作家,他把怨恨埋在心底,还是尽力去照顾母亲。在这十年间,洪作还要面临女儿们的成长,以及两代人之间的观念矛盾,在化解矛盾的过程中,孩子们都长大了,母亲也快到了生命的终点。
母子之间矛盾的化解是本片设计得非常好的环节,通过穿插3个小片段把这个故事演绎得很饱满:1、洪作的小女儿琴子在第一次见到奶奶的时候,与奶奶闲聊,奶奶(八重)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话:“可是,我最喜欢的是不存在地球上的小小的新海峡,和妈妈一起渡过的海峡。”,让琴子觉得奶奶说的是诗。
等到后来八重与洪作一起生活在东京的时候,有一次母亲夜里又到洪作的书房,无意间从钱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写的就是这句诗歌(又一次念出了这句诗)。而这恰恰是作家洪作刚刚识字的时候写下的一句话,几十年了,母亲虽然已经老年痴呆了但仍然保留着这张纸,那一刻,洪作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是爱他的。2、在洪作的奶奶去世的法会上,母亲八重絮絮叨叨的说那个女人夺走了她的儿子,多亏初中以后抢回来了,从今往后再也不会有人跟她抢儿子了。3、洪作的二女儿纪子要去海外留学,洪作全家去送女儿去国外。此时老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又要丢了,一个人跑到外面,要到某个她记忆中熟悉的海港找儿子,她认为儿子会在那里。洪作在等待船出发的时候,他的妹妹跟她说起一段往事:当年母亲之所以把他留在故乡汤岛,是因为母亲认为全家随父亲去台湾风险太大,必须给家里留下一个强壮的继承人,因此,才把洪作留在了老家(可以看出母亲年轻时是很有主见的),这一刻洪作终于明白,不是母亲不爱他,而是担心去陌生之地会有危险,从而把他留下来,以便延续家族香火。当母亲离家出走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洪作面临艰难的选择:一边是女儿,一边是老母亲,怎么办?船就要开了家人一致同意洪作去找母亲,临下船的当口,他对二女儿喊道:不是爸爸丢下你(这句话把他心底最大的纠结全反映出来了:当初母亲抛下他,让他多半生都误解母亲,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再次出现,这句憋在心里的话必须喊出来)!这些细微之处的情节处理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日本作家井上靖是个中国通,他的很多作品取材中国历史。从这个故事里也约略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功力。这部片子的导演、演员阵容都是很棒的。此片据说拍摄了好几年,也是难得一见的好片子。
如今我也过了知天命之年,越发能理解这种情感。当年我母亲活着的时候,也会经常半夜跑到我的书桌前,闲聊几句或者给我倒杯水,只要看到我坐在那她就很安心。母亲刚没的那几年我在夜里看书时偶尔总要回头看看是不是母亲又过来了,然后总要怅然若失很久。记得那时母亲总会很好地收藏我写过的小文章,用她那微弱的视力指着报纸上的某句话跟我说写得好。人这辈子大多数时候活得总是很拧巴的,那些被琐碎之事稀释的往事与被误解掩埋的爱总要到最后才能被理解,回忆对人生来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西西弗斯式的惩罚。诚如李商隐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0-2-23于南方临屏涂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