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6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已有 4537 次阅读 2020-2-16 20:3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7af40ad162d9f2d3d82b85e8aaec8a136327ccfb.jpg

春节前买了一本网红书: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很多年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没有腾出手,近日宅在家里用几天时间看完此书,也约略明白了其为何畅销的原因了。黄仁宇也算学界的异类,其经历也是非常人能比。

黄仁宇(1918-2000),美籍华裔历史学家,下面是他的简介:

Ray Huang was a Chinese-American historian and philosopher. He was an officer in the Nationalist army and fought in the Burma campaigns. Heearned a Ph.D in histor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orked with Joseph Needham and is a contributor of Needham's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Huang taught in the U.S., and is best known in his later years for theidea of macro-history.

aae0000fc89ea3eabc10.jpg

这老先生中年开始研读历史,其博士导师是余英时教授。晚年因为出版著作太少,被所在学校(纽约大学某分校)解聘,我估计老先生那段时间内心是非常郁闷的。造化弄人,转年这本命运坎坷的《万历十五年》在耶鲁大学出版,并获好评,随后在中国出版,一发不可收拾。人生真是说不好哪段时间会阴云密布,又有哪段时间阳光明媚。命运不可抗拒,寻常之人所能做的只是忍忍坚持而已。

v2-7eebb6aa76f4712e86efed3836a86015_b.jpg


客观地说,这本书的写作模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写作模式(这也是他不被圈内认可的原因之一),他的叙事方式很有西方特点,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熏陶的结果,由此可知老先生在那段时间读了不少西方学者的书。这种模式有一个好处:与市场具有亲和力(想想市面上为何人家作品有读者,而我们的作品少有读者)。那么再看看他的选题视角:万历十五年(1587),这是晚明最普通的一年,没有多少大事发生,一切按部就班运转,然而通过对这一年的多视角考察,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帝国衰落的所有征兆。仅从选题而言,这个角度切入漂亮!

这本书通过对七个历史人物的切入(其中一位以暗线形式存在的张居正),展现了晚明的几乎所有细节。这些人物的选择很有趣:1、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在位48年,这个皇帝很有意思,与大臣不和,竟然30年不上朝,形式主义害死人啊。黄先生对此有很好的分析。

2、申时行(申时行,1535年-1614年),万历年间的首辅大臣(相当于宰相)推行渐进式改革,与之对照的是前任首辅张居正(1525-1582)则推行激进改革,由于张居正的突然去世,改革终止,并被清算。

3、海瑞(1514-1587),被黄仁宇称作“古怪的模范官僚”,现在看来,海瑞是一个传统的原教旨主义者。有时候一个清官真的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如前铁道部长既贪又能干,总比那些所谓清廉而又不能干的好吧(贪腐古今中外都认为是不对的,因此遏制贪腐是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可以做一个四象限论,结论大家去品评。

4、戚继光(1528-1588),不但是一个好将军,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

5、李贽(1527~1602),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位哲学家,李贽很好玩,这老先生经常要求朋友“半俸”援助,或者以“三品之禄,助我一年。”还有朋友周济他生活达二十年,奇迹啊!这老先生晚年被抓进大牢,然后用剃刀自杀而死,在未死之前,人们问他什么感受:疼!哈哈哈。细节内容,有兴趣的可以找来一看。

其实,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好的历史著作可以从细节中看到帝国的命运。万历皇帝与明王朝的灭亡之间充满了太多的故事(帝国从历史上就缺乏纠偏机制)。政治体制的落后,以及管理系统的僵化,上百年不改革,既得利益者的短视与贪得无厌,这样的帝国要不灭亡实在是说不过去,晚明其实早就已经死了,一具僵尸的躯体只差一个外部推力而已。何止明朝,随后的大清也一样。从1792到1840到1860、再到1894,前后100年时间,大清才真正意识到世界变了,然后还不改革(或者伪改革),所以留给它的时间也就不多了。文化是有惯性的,而人民也往往是愚蠢的(如果人民天生就是聪明的,还搞什么狗屁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黄仁宇的大历史观是有道理的。看待历史必须从更广的角度以及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出它的发展迹象。中国历朝历代的改革都很难,大多失败了,如北宋的王安石、晚明的张居正、晚晴的戊戌变法等等,思维惯性使然,而历史是破解认知惯性的最好解药,尽管黑格尔曾悲伤地说:我从历史中知道,人们从历史中什么也没有学到。在这点上,我们比老黑乐观一些。因此,为了推进我们的改革,我们希望这个国家有更多的黄仁宇出现,然后历史知识会以多元化的方式融入民间,启迪民智,否则社会如何进步?

关于书籍的信息如下:

作者: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出版: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4月出版;

难度系数:2.0

价格:48.0元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218855.html

上一篇:日本人的汉语真好
下一篇: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62:波斯曼《技术垄断》
收藏 IP: 101.88.163.*| 热度|

10 武夷山 郑永军 刘炜 周忠浩 杜学领 夏炎 姬扬 牛凤岐 杨正瓴 马秀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