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治理大气污染要用法治,这不是开玩笑

已有 2638 次阅读 2015-12-23 15:1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治霾时间表, 法治开不得玩笑

  近日网上两则消息:一是北京空气红色预警之时,有人翻出北京市市长“治霾不好,提头来见”的玩笑话;另一则是北京治霾时间表延长至三五十年”。

  2013年春天,就有北京制定的“2013清洁空气行动计划”3年投入1000亿元治污造林(http://news.eastday.com/society/2013-03-30/174358.html)的消息,就“1000亿”、“四个方面”、“3年”等格外显眼的字眼,我提出了4点置疑:

1、关于“1000亿”环保投资,其效果会怎样?

   钱好花,事好做,效果如何?可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北京2012GDP17801亿元,未来3年共1000亿的环保投资,毎年约333亿,占北京同期GDP1.8%,这一比重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左右),但离国际上通常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切实改善其环境质量所需的环保投资应点GDP比例的3.5%还有不小差距。这里,就这1000亿来说,可以投资到若干重点工程上,比如治污设施建设和造林上,是看得见也摸到得着,但最终能否真得改善环境质量?还真不好说。我国环保40年来(自1973年),是重工程建设、轻法制建设(一部“环保法”至今已20年),重工程建设、轻工程运行管理(多少治污设施在晒太阳?),重治污投资、轻环境质量改善效果,(比如环保工作的策划与总结也多集中在花多少钱上)。而北京这次未来3年投资1000亿元于治污与造林,对于花了这些钱的效果,可别又像以往那样还是从“如果没有花这些钱,环境质量可能会更糟”之类的假设来“证实”(还是“证伪”?)。

2、为什么是“3年”?

   当前关于中国环境质量尤其是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的时间表的设置有些像哥德巴赫猜想,有说“30年”的,有说“20年”的,也有说“10年”的。这里有一些人可能理解为是“北京环境质量改善的期限”是“3年”。我想,这里的“3年”多还是从“十二五”这一时间段来考虑的(现在是2013年年初,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刚好还有“3年”),而非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的“承诺期”。

3、单单北京花采取措施,能凑效吗?

   环境质量改善既需要“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还需要区域联防联控。前些日子,有网友讨论空气污染问题时,提到过,尽管北京首钢、燕山石化等已经搬出去了,但还在北京市周边的省区,而且当前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已经连成了片,前些日子的灰霾据说覆盖了华北、华东、华中、东北地区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这种情况下,单单北京采取措施,周边一切照旧,效果能怎样?也不好说。

4、市委书记出来,环保的事就好办了?

   市委书记可谓是一个城市的“老大”,环保问题可谓是“老大难”问题。不过,通常也有个说法,就是“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旦重视就不难”。市委书记出来,环保的事就好办了?真不好讲,环保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三股力量”的协作和共同努力。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难以彻底改善环境质量。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搞了“一控双达标”的“零点行动”,也不可谓出面的领导不够大,表达的决心不够大,效果如何呢?可能是环保史上的一个“笑话”。还是那句老话:环保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所致的,也非靠一个人的力量、一次“运动式”的活动所能解决的。我们还是要有“持久战”的准备。不过,这里,至少能给该市环保局局长减轻一下“压力”,不致于若干年后,被人邀请去“游泳”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945373.html

上一篇:红色预警应对北京雾霾“小试牛刀”?
下一篇:雾霾治理,百姓等不起30年
收藏 IP: 202.120.224.*| 热度|

2 徐令予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