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一年绩效考核时,与往年一样还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与绩效考核相对应的就是人人都关心的钱袋子问题。绩效拿得多的,自然高兴;绩效拿得少,自然不开心。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那是因为高校教师的基本工资普遍偏低,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绩效收入是除了基本收入之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绩效收入分为基础绩效与额外绩效。基础绩效与其相对应的考核任务以及职称挂钩。不同的职称所对应的考核任务不同,当然所对应的基础绩效也不同。以某“四非”高校为例,十级讲师每年的基础考核任务分为三个方面;教学:216学时;服务分:90分;科研:1篇SCI/EI期刊收录文章(这个四年考核一次,四年需要两篇以上文章)。与十级讲师所对应的基础绩效为15044元;与七级副教授所对应的基础绩效为19147元,与四级教授所对应的基础绩效为21883元。基础绩效只要能够完成每年考核要求的任务就可以拿到,而且基础绩效收入的差距并不是很大。
额外绩效顾名思义是指基础绩效之外的超额完成的绩效以及奖励性绩效。超额完成的绩效包括超课时、兼职补贴、班主任补贴、本科生导师制等绩效收入。所谓的超课时是指将一学年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扣除基本教学工作量,每超一个课时的收入为税前50元。兼职补贴主要是指担任学院的各种兼职秘书,比如科研秘书、教学秘书、研究生秘书等,兼职秘书一年的收入为3000元。班主任补贴一年收入为3500元。本科生导师制的收入更少,每个学生一年120元,每名老师一年限额6人。从以上可以看出超额完成绩效收入几乎都与教学相关而且收入很低,花费时间很多。
所谓的奖励性绩效主要包括获奖奖励、项目奖励以及论文与专利奖励等。获奖主要是指国家、省市三大奖,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都是可望而不可即。项目奖励主要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类别进行奖励。例如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分别奖励8万元、5万元以及3万元。论文奖励主要以中科院分区为标准;SCI一区到四区的奖励金额2万元、1.5万元、1万元以及0.6万元。授权发明专利一项奖励1万元。
与高校教师收入直接相关的就是职称与绩效收入。虽然评职称对教学方面有要求,但这要求绝大多数教师只要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量,不出教学事故基本上就可以达到。对职称起决定因素的就是与科研相关的项目与论文。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投入教学并没有多大的产出,并不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因为课时费1学时才50元,想要多挣1万元,花费的时间远远不止200学时;此外,教学涉及的环节很多,如果稍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教学事故。反观将同样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上,只要能够产出一篇3区SCI论文就可以从经济上获得同等的收益。更重要的是,论文的积累具有马太效应,它对申请项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在职称评定中很大的优势。
在基本收入比较低,物价、房价相对高涨,存在着极大生活压力下;大多数人重科研而轻教学是一种必然的选择,能够坚守教学、热爱教学、奉献教学更多的是出于情怀。
相关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