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以题“你曾经就读的小学还在吗”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8年8月24日 博客版
假期回到老家,从家人那里了解到,村上的小学,临近的几个大村的小学都没有学生,学校都停办,并且镇上的中心小学和中学也都各只有100多人。其实,看到这个数据,可能你并不觉得吃惊,因为现在很多小学都停办了。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所在的村人口4000左右,离县城6公里,离镇上1公里,算是交通便利,2000年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一个年级还有50多人,全校有将近300人。隔壁的端源村人口比我们村多,大致5000左右,学生的人数肯定比我们村多。这个村的交通也便利,离县城5公里,离镇上3公里。镇中心小学所在的浦源村,离县城5公里,人口更多,现在留下来的学生每个年级包括幼儿园平均也就10多人。镇上所管的其余13个村,据说都停办了小学,而这些村大多离县城与镇上都较远,且交通不便。镇上的中学,我读书的时候,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0个班,每个班50多人,全校人数在1600人左右。而现如今全校人数不及当年的十分之一。
可能你会和我一样认为,现在的学生人数锐减,再加上教育部实行撤校并校的政策,学校停办,这很正常。但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尽管学生人数减少,但还不至于导致镇上所辖的大村所有小学与幼儿园都停办,更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向县城集中。
那么问题来了,被停办村庄的学生要上学怎么办?这些被撤校的师资如何安排?撤校是减轻农民负担还是加重呢?接下来我将探讨这三个问题。
第一,被停办村庄的学生上学问题如何解决?据我了解,这些村的孩子只要家里经济条件稍为好点的,都到县城上小学和幼儿园了;家里经济条件差的只能去镇上(临近村)的小学和幼儿园。也许你会说,县城的小学与幼儿园肯定会比镇上的好,对孩子的教育更有利。这话要是在以前应该是正确的。但现在,我并不这样认为。首先,现在的学校规模是根据当时的生源数量建立的,受限于校园设施以及师资,扩容并没有留多大的余地。有限的扩容,只能通过增加班级的人数。一旦增加班级人数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因为小班教学远比大班教学效果好,这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而且是公认的结论。其次,撤校之后的学生上学问题必须解决,所以只能大力在县城扩建学校,硬件上的投入是没有问题,但学校最重要的是师资,加上小县城工资低,物价高(比厦门高),房价高(县城好地段12000每平米,差点的8000每平米),没有发展潜力,招不到优秀的年轻教师,只能继续利用撤校之后留守的师资,所以新建学校师资和以前相比并没多大的改善。最后,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很重,来回奔波县城浪费孩子不少时间,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第二,撤校之后的师资去向问题?教师是有事业编制的,不能向私企那样直接被辞退、下岗。依我看来,撤校的教师的主要分流途径有三个。第一个途径,就是到扩容的学校去,也就是到以前稍微好点的学校去;这对教师是有利的。第二个途径就是到新建的学校去;这对教师也是有利的,毕竟新建的学校,肯定比乡下的交通好一些。第三个途径,就是提前退休。此外,撤校对教师还有一个有利之处,就是班级数不变(班级人数增多)情况下,教师多了,课时量适当的减小一些。当然对教师也有不便之处,那就是可能上班不方便了。
第三,撤校是减轻农民负担还是加重呢?尽管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是免费的,但撤校之后无疑农民的负担变重了。第一个问题已经回答了被撤校学生的去处,大多都是到县城上学,或者至少得离家上学。以我们村为例,算一笔账。我们村不少人的孩子都在县城上小学,租一个单间每个月的租金最少300元,好的要400元;还得专门一个人陪读,做饭。不算吃饭,误工费,光房租一年也要3000元。就算不租房,每天坐公交车去,大人早送晚归,一趟公交车2元(小学生免费或减半),费用合计6元;孩子中午吃饭至少10块钱(在家和大人一起吃不用额外花钱),一个月20天,费用要320元。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途径,费用介于租房与不租房之间,那就是直接住老师家,这个方式被采用的也比较多。所以,撤校之后对县城的老师又多了一个创收途径。综上,撤校之后农民不仅要出人送孩子上学,而且还得多付一些额外费用。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大多数人还是可以应付撤校所增加的额外费用;但对应付不了的农民来说,其孩子的压力只会更大,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路,只会更窄,更不要说和城市的孩子比了。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忆天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