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OL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UOLONG 蒲公英的世界

博文

清华大学: 最大的马扁子是谁?

已有 6903 次阅读 2016-1-15 12:4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清华大学: 最大的马扁子是谁?


我是属马的,非常喜欢马。和马相关的内容,也是爱屋及乌。以前念书的时候,大凡是有马的课文需要背诵,大抵也是同学中背得最快者之一。比如,以前中学时背诵杜甫的《兵车行》课文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至于有关马的成语和典故也是自然而然容易记在心里一些。


总的就是对马有好感,什么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脱缰野马、万马奔腾、万马齐喑、千军万马、天马行空、一马平川、金戈铁马、龙马精神、老马识途、男子一言驷马难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起来都是手到擒来易于翻掌。即便连带姓马的人也多有好感,无论古今,比如司马迁、司马光、司马相如、马连良、马三立、马季、、、、、、不过确实不喜欢马谡。迄今为止,我接触过的马姓人家,应该说没有一个名字是我记不住的。


但是,关于马,也有一些让我觉得特别嗝哏的地方,就说这个“骗”字的吧。我很讨厌骗子,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主要是小时候受骗怕了,留下了心理阴影。记得发现了骗子,我还动手打过骗子,都不是一回两回的,即便已经成年人了都还发生过,实在是忍不住,不揍骗子不足以解恨。当然现在阅历多了,处理骗子的方式不同了,不会自己再去动手了,以防范为第一要务。可是思来想去“骗”字为什么是一个马字旁边加一个扁呢?和马有啥关系?是一个主人上当了,主人的马欠扁吗?那和马克思理论中工人砸机器有何差别呢?无论是被人骗还是欺骗他人,都是人干的事,找马的麻烦作甚?古人造这个字的深意何在?


据说骗是个后来才出现的字,东汉以前,并没有骗字。1981年版本的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典》提到“古代凡欺骗的意义都用诈,不用骗”,不敢苟同,比如《诗经》里就有“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这里的“诳”和“骗”的意思基本上就没差别,但查遍《诗经》找不到一个“诈”字。倒是魏晋时期的曹操算得上是用诈的先行者,他在《短歌行》中用到“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所以,中国过去历史上文人考证出来留在书本上的东西,很多情况下容易感觉欠缺明显,逻辑漏洞一捅就破。


网络上有人提供这样一种解说:骗子首先需要武装自己,从表象给人以具有经济实力的感觉:有马有房子(户) — 在实施诈骗时,先从外观麻痹被骗者;其次,骗子实施诈骗时需要手段,即“网”;最后,骗子在实施阴谋时,很讲究谋略:即该硬气的时候绝不嘴软(驴),该低声下气是绝不硬撑(扁) — 软硬兼施,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有另外一套解说:马是逃跑用的,户就是藏在家里,最下面的册看起来像栅栏。逃跑,躲在屋子里,然后把自己用栅栏遮住,把骗子就形象的动态画出来了。


但是,现在全国各地骗子横行,骗文化十分猖獗,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楚“骗”字的来历,颇为滑稽。我在想,是否和蒙古人骑马入侵中原有关呢?要么蒙古人没有把汉民族的文字消化到家,本来是骗子本该被人扁,可是已经被“偏”用掉了,一边搞个人字旁又不好看,不得已把马拿出来扁一顿?要不就是在蒙古族统治者面前,汉人迎合也好、适应也罢,在当时特定条件下形成了这么个蒙汉相容的字。不过无论是哪个民族,骗子是有的,骗人也好,被骗也好。要不怎么蒙古人铁蹄踏遍华夏,最终还是被汉文化所融合了呢?现在是西方文化占有优势的历史时期,将来有没有可能发挥汉文化“骗”字的功能,让西方文化达到中西融合一统天下呢?


铺垫完毕,言归正传。昨天蒋劲松老师私下和我聊天,告诫我“你是郎中,好好看病,骗诺贝尔奖才是正事!你莫非真是骗子,看病不成,要用别的办法吸引眼球不成?”他嫌弃我写博文太多,一下子消化不来我写这么多高深的精华作品,向我如此抱怨可以理解。我说:“这倒也是,不过脑子是否真进水了?诺贝尔只能搞单一病症的单方,我这个不是一个路子。”


蒋公公曾经发博文说俺是一个非法行医的大骗子,一礼的还一拜,我得遵守礼尚往来的规矩。其实,他自己才是一个潜伏在清华园里的、我知道的、最大的马扁子。他和我一起合伙骗得五个地地道道的清华学子的深厚信任,由我来给他们治疗痘痘。现在,一些时日已经过去,我收集到准确情报,效果都还是不错的而且也都说没有感觉到任何不良副作用,应该说是在我江湖郎中的预期道路上行走。三个女生两个男生,都是年轻有为,美好未来一眼望不到边的才俊。其中,一位应该算是北大的人了,虽然以前他学业于清华但毕竟只是娘家,现在是正统北大的人。


蒋素素,你这个清华最大的马扁子,江湖郎中喜欢!咱们俩好好琢磨琢磨,下次到哪里去搞更大的更多的马扁子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5582-950574.html

上一篇:从沉睡中醒来的爱情
下一篇:我是网虫?
收藏 IP: 85.76.131.*| 热度|

31 蔣勁松 武夷山 李学宽 李颖业 许培扬 杨正瓴 王旭 刘玉仙 姬扬 王兆强 黄瑞君 徐令予 戴德昌 田云川 鲍海飞 宁利中 吕喆 吕洪波 陈楷翰 孟庆仁 姚伯元 刘淼 刘钢 mxt110 ncepuztf htli aliala ssmmachen pppoe201 bridgeneer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