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朋友们一起聊到国内的研究员职称问题,我对研究员们历来非常尊重, 因为那是水平高的象征。然而,朋友说我已经OUT了, 随便中科院出来一人, 就是研究员, 别说中科院, 就连地方的什么乱七八糟研究所都有一堆研究员, 研究员已经被贬值了,老百姓也不买研究员的帐了。听罢, 心里愕然! 于是问:他们是否真搞研究呢? 朋友反问: 你傻叉啊? 为了不让朋友把我这位即将要海龟的待龟看得太偏,我开始着手研究。
▓研究的研字来历▓网络上搜索到下面这张照片, 非常类似于我们益阳一带中秋家家户户筑糍耙的景象。糯米蒸熟后搁到石臼里通常由两男力士各持一根两头粗中间稍微细的木棍使劲抖烂, 然后由妇女们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糍耙, 或煎或烤味道很好。
植物学专业的学生对于下面的研钵应该很熟悉, 当然研磨过中药的人也不会对此陌生。“研”字的本意就是“研磨”, 而“思考”则是其引伸而来。
“究”字的本义是“穷尽”。研究的本意恐怕就是在研钵中把东西抖得彻彻底底的稀巴烂, 然后想怎么整就怎么整, 但终究没有脱离固定的空间制约。延伸到思考也就是在局限的空间内无穷无尽地琢磨,没有发散性, 没有开拓精神, 更谈不上冒险。所以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酱缸文化, 或许有其道理。至少汉民族的历史不是进攻性历史, 这一点长城最有说服力, 秦始皇非常厉害, 连文字都能统一, 可费那么大力气修建的长城只不过是历史上抵御外族入侵的防御工事而已。所以“研究”的原初延伸不过是在局部范围内的仔细思考, 毫无外向性可言。
而“研究”所对应的英文词则是“RESEARCH (re + search)”, 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的意思, 引伸为仔细或努力寻找。它所强调的就是找, 你千方百计地给我找, 甭管在哪里找, 就是一个找字, 找到找不到也不管, 反正是开放性的。有首老歌千万次的问, 这里就是千万次的找。
所以“研究员”应该翻译成“勤找员”! 这个词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严复先生翻译过来的? 如果是, 他的中文真臭, 他的英文也真烂, 幸好他没有捞一研究员称号, 否则我得拿他开骂不可。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们, 从今天起, 你们正式更名为“勤找员”。找啥? 我可管不了,您自己看着办; 到哪里找? 我也管不了, 您自己琢磨吧!
不管您以前的水平多高或者多低, 都从头再来, 找到的东西越多, 您的级别也就越高:助理勤找员、副勤找员、正勤找员、高级勤找员、特级勤找员诸如此类任您挑。
让那些民间的研究员们做他们的研究去吧! 咱们的任务从今开始就是发挥潜能满世界找东西。以后科学院、工程院、中国时报的领导干部同志开会研究问题、寻找对策也应该是开会勤找问题、寻找对策了, 呵呵。
历史学家们, 中国有研究员吗? 没有, 那只是一场并非精益求精的美丽误会而已! 我想如果我们真有严谨的科学研究文化的话, 我们今天的科学应该比现在的情形好得多。亡羊补牢, 犹未为晚, 从今而起, 我们拼弃科学研究、开创科学寻找, 哈哈。
本文©版权所有, 转载需要明确说明来自科学网博主李竞。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