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逍遥者自逍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zf864 数学教育 家庭教育

博文

那群叫毕业生的人们走了

已有 3851 次阅读 2017-6-27 21:3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看到那群要毕业的家伙兴高采烈地领完毕业证准备远走高飞,对于正忙着筹备迎接新生入学、习惯“迎来送往”的老师们来说,不过是平常的一年的期末,哪顾得见证学生车站生离死别的苦情戏码,至多只是心中暗叹一声,你们高兴得太早了,然后微微一笑,继续埋首准备着手里的材料。

对于学生的毕业,我是替她们高兴的,或许他们早都幻想着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毕业了再也不用暗地里“数落”那群变态老师指手画脚之后还要秋后算账布置点作业,现在可以正大光明地“说道说道”。但必须得说一句:“说来混早晚都得还的”,大家伙出去都差不多都是当老师的,或许有人心中还在想,“我才不会做你那样的老师呢!我一定可以做个好老师的。”此话分两段,第一段,“我才不会做你那样的老师呢!”这是一个感叹句,但谁让你们做某样老师了,要小心!(此处也是感叹号)别越不想做什么老师就成了什么老师。第二段,“我一定可以做个好老师的”,我当老师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呢……你们懂的。可以心存美好,但却不要盲目乐观,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要学着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好事和不如意,惊喜和惊讶往往都是邻居。或许走出去会遇到不好相处的人,要宽心,没有人会像父母一样一直顺着大家,也就没必要对这个世界下结论:这个世界没有好人,不要轻言放弃,学校里面还是存在好人的;当然也可能遇到一些热情的人,要感恩,互敬互爱才是长远之道,但不要期望这个世界所有人在所有时候都会这样,不同的时候回有不同的变化,不要盲从,也不要轻言放弃,世界是多元的,尝试从多元角度无考虑下问题,记住一句古语“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是非成败转头空,但一定要心存希望。

走出学校了,在校时考多少分只代表曾经,多动脑多思考多总结,用数学的方法来说,那就是要多用用分类讨论思想,当……,某事如何发生;当……,某事会有什么去向;当……这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诱惑很多,不小心就被诱惑,成为“众”字里的人,有些人在总结中不断前进,有些人一直都还沉浸在学校时的优秀,只有过些年才会发现怎么有些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有些同学可能是“勉强”工作的,有些同学是“如意”工作的,不管是那样工作的,都只是开始,工作没有想的那么复杂,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但一定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沉淀,当然有些人会澄清,有些可能会一直都是浑水。澄清的是因为一直都在分辨内在需求走向,浑水的可能是一直都在做着布朗运动。工作是关乎个人生计的,但生计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活着,活得更好,所以有一件事不能偷懒,那就是坚持锻炼身体,工作时间并不代表工作效果,工作效率才是决定工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那就是不管你数字有多大,关键还要看你前面的符号,若前面是个符号,数字越大,值却越小;一个函数,并不是定义域大就有用,关键还是要看解析式,否则常函数都算好的,减函数就悲催了。而健康的身体是这些的根本,工作可以思考提高效率,但身体是没办法速成的,好身体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其实孱弱的身体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身体原因有时工作不过是背了黑锅而已,抽烟、喝酒、夜生活等都可能被归因。

可能大多数人出去都是当了老师,当老师这事我从未觉得老师是学出来或者教出来的,我认为是悟出来的。这也是为何“优秀老师”不能量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尊重个性,将个性与学科、职业契合形成一种风格,不断完善自己的风格,且对这个风格充满自信,顺其自然地就成了一个幸福的老师。当然这个过程不是说跟和尚道士一样整天坐着打坐冥想就能实现了,人和尚道士都还要念经的,所以当老师还是要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听听别人的课是怎么说的,不是让你去模仿,而是去思考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我如果这样做了会有什么样的效果,我需要如何做才能达成我的目标。学习是来得最快的方式,也是带动学生最直接的方式。

工作了,有空时记得在班级群里吼一吼,从功利性角度来看,大家以后是同行,或许会有用得着的地方,比如说共享下教学设计、ppt之类的,分享了出的试卷、学科资源之类的,说不得会有些信息和八卦,从非功利性角度来看,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关系断了,世界逐渐就缩小了。人是社会的人,别自以为自己牛得不行,其实牛很无辜。

毕业了,开启了新的一章,外面下着小雨,在送别同学室友时,仰天长叹一声,雨水和泪水从外观上并无差别,大家一路走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4523-1063323.html

上一篇:谁让保洁阿姨背大学生蹚水的?
下一篇:欢迎郭老师来日
收藏 IP: 222.85.149.*| 热度|

5 李明阳 姜英 徐明昆 张能立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1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