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塞外沙尘扑马汗,但有流水皆入诗

已有 4328 次阅读 2017-9-29 13: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岑参有幸生活在后世称为“盛唐”的时代。

然而,盛世,也有战争。

在他的一生中,岑参曾经两次出塞。

第一次是在天宝八年,岑参奉命担任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

第二次是在天宝十三年,岑参奉命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

这里,是大唐与西域接壤的最前线,安西、北庭都护府在此镇守,一方面代朝廷管理西域,另一方面保境安民,保护大唐的疆域。

这里,是真正的边疆,是“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的边疆。

这里,金戈铁马,这里,山水如画,这里,都写进了岑参的诗里。

两度出塞,岑参前后在边疆军队中共生活了六年。

这六年,鞍马烽尘,岑参游历了西域的的山山水水,安西、北庭、轮台,都留下了岑参的足迹;

这六年,岑参饱览了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把这些美景留在了岑参的诗作中。

塞外的风光,真的雄奇瑰丽,美不胜收,既有“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的奇险壮阔,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旷峭厉。

杜子美曾经这样评价岑参:“岑参兄弟皆好奇”!西域雄奇峻毅的山水风貌,如何能让岑参不爱呢?

爱,就写出来!

和岑参一样的人,在大唐盛世,还有很多。

西域,李太白来过,杜子美也来过,王江宁来过,王季凌来过,高常侍也来过。

因为杜子美的一句“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岑参和高常侍并称“高岑”。

其实,他俩有很大的不同。

岑参更享受西域的瑰丽奇特的风景。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人看到了战争,有人看到了军功,有人看到了美丽的姑娘,除了这些,岑参,还看到了与关内完全不同的山和水。

岑参两次出塞,先后留下了71首诗作。

在这些诗里,留下了很多关于西域风土人情的描写,可以根据他的足迹,梳理出他提到过的山,为我们今天了解2000年前盛唐时西域的自然风情留下宝贵资料。

两次出塞,岑参都走的是陇山。

陇山,就是现在的六盘山南段,南北走向约一百公里,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边境,山势陡峭,山路曲折难行,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水岭。古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

陇水是六盘山南边流过甘肃静宁的一条河流,水域自东向西流,现测约七十公里左右,水最终流入现在静宁的葫芦河,然后继续南下,经过秦安流入渭河向西而去,最终汇入黄河。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渭水又东与新阳崖水合,即陇水也。东北出陇山,其水西流。”

出塞的人,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山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不由得感觉苍凉、悲壮。

《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第一次经过陇关时,岑参写下“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但是依然豪情万丈,慷慨激昂,“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唐朝诗人刘方平在他的诗《寄陇右严判官》也写到: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

第二次出塞,岑参再次经过陇水,策马慢行,却比第一次更加思念家人,写下了:陇水何年有,潺潺逼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

两次出塞,同一条河,两首诗,心境不言而喻。

过了陇山隘口,岑参继续西行。

越往西走,离家乡越远,乡愁如薄纱,一层压一层,绵绵密密,飘逸不绝。

沿着陇水继续西行,便可到达葫芦河边玉门关最大的一座烽火台——苜蓿烽。

岑参到达葫芦河边时,节令已到立春,边塞依然苦寒。回望长安又一年,岑参听着葫芦河潺潺的流水,无边的思绪慢慢散开,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挥毫写下:苜蓿烽边逢立春,葫芦河上泪沾巾。闺中只是空思想,不见沙场愁杀人。

葫芦河因河床狭窄多曲折,形似葫芦得名,发源于月亮山南麓,是固原市重要的水域资源,在甘肃天水三阳川渭河交汇,是渭河上游地区的第一大支流,也是三阳川境内最主要的两大河流之一。

葫芦河流入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境内,滋润着这里的田地,因此秦安县气候条件优越,果椒质优量多。秦安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于瓜果生长,是我国北方主要果椒生产基地之一,全县果椒园面积达54.5万亩,已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

每年9月至次年1月,是葫芦河遭遇严重污染的季节,目前这种状况已形成了恶性循环,追其根源就是这段时间正值葫芦河流域乡镇大部分农户进行粉条加工的高峰,再加上上游县区沿河流域的建材、化工、造纸、地毯、屠宰等工业企业,由于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大量污水只能直排葫芦河。

岑参一路出塞,一路挥毫,让我们在今天,还能随着他的脚步,看到昔日的流水,昔日的光阴,也可以看到,塞外虽然苦寒难捱,却也有内地难以想象的自然风光。

岑参就曾经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出热海的奇异风光,是现在的伊塞克湖地区留下的唯一珍贵诗篇。

岑参在《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诗中对热海沟描述“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长不歇, 空中白云遥旋灭。”这首诗,是对伊塞克湖最早记述之一,刻画出上有云天白雪,下有绿叶青枝,中间夹着热气腾腾的热海的异域风光。

热海又名大清池、咸海,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现在属于吉尔吉斯斯坦,通过岑参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出热海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奇美无匹。

通过岑参的诗,我们还能惊鸿一瞥罗布泊的神秘,岑参在《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中写到罗布泊,“扬旗拂昆仑,伐鼓震蒲昌”。

蒲昌就是指的蒲昌海,也就是罗布泊,一名盐泽,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流注于此,著名的丝绸之路穿越其中,造就了盛极一时的楼兰王国。

从岑参的诗句中,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蒲昌海水势浩淼,气势迫人,与昆仑山可以相提并论。

可惜的是,这样美丽的水,现在都只能凭借诗句幻想一二了。

边关烽尘的六年,是岑参一生中诗作成就最高的六年。

塞外正是现在的陕甘宁西部地区,属于极端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而言,无论身处何种时代,关于“水”的问题始终都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出塞的诗人,见惯了刀光剑影,见惯了风沙雨雪,可是,水,见得却是不多。

边塞的山很雄伟,边塞的风沙很狂野,边塞河流很湍急,边塞的湖水很奇妙。

只是,边塞的水,还是太少。

所幸的是,塞外沙尘扑马汗,但有流水皆入诗。

千百年过去,山,还在,城池,已经消失。

风沙,还在,流水,有的也已经消失。

但是,诗,还在。

本文删减版发表在《江河》杂志,此为原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1078328.html

上一篇:住院小记
下一篇:小学生学写汉字,有必要要求笔顺正确吗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5 李颖业 尤明庆 武夷山 张晓良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