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ancy

博文

说说崔永元之11 小崔作为媒体人的符号意义

已有 4817 次阅读 2017-6-18 19:59 |个人分类:崔永元|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崔永元

     这几天实在有点忙,所以,《说说崔永元》系列有几天没有空写。按自已所见所闻,这个系列可以写上100篇,材料是足够的。

     1、崔永元的最新动态---入驻名人百家号
     这一篇,先介绍崔永元的最新动态:6月14日,即4天前,他入住百度“名人百家号”了,他的第一贴是“我是崔永元,我已经入驻名人百家号。”
     网址是:https://mbd.baidu.com/webpage?type=celebrity&action=dynamic&context=%7B%22feed_id%22%3A%2214847233100837828223%22%7D&from=groupmessage      


     已经有6417个粉丝 。百度认证:知名主持人
     (https://mbd.baidu.com/webpage?type=celebrity&action=home&context=%7B%22mr_id%22%3A%22954%22%2C%22from%22%3A%22dynamic%22%7D

    2、有以“学者”名义介绍“崔永元的意义”

      6月7日 12:10 一位自已标称在法国(用 iPhone 6)新浪微博用户发了一串“崔永元的意义”的排比句,内容如下:

      崔永元的意义就在于,尽管他使人们扫兴,却使社会警醒。他在社会的伤口上撒了点盐,虽然让一些人疼了,却避免了伤口的溃烂。
      崔永元的意义还在于,他的不懈努力,会使社会道德的滑坡遇到一点点阻拦,尽管他的忧郁和拍案而起并不能阻止社会道德的继续滑坡,但至少可以使其下滑的速度减缓。
     崔永元的意义还在于,他以自己的方式,在那些既得利益、得意洋洋、天天过年的人群中,说上几句丧气的话,让他们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起他们。
     崔永元的意义还在于,他使那些有良心的沉默的知识分子也站出来,试图说点什么!”
 “崔永元是一个拍案而起的勇士,但同时又是一个很有节制的批评家,他说的只是现象,他说的事都不是他所要说的事,他要说的事是他说的事情背后的事,如果我们就事论事,那么,我们就会得出与崔永元相反的结论,我们就没有真正读懂崔永元,我们就永远也无法解决崔永元所为之痛心疾首的那些事。
       要知道,当下很多事情都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只有深得其中三昧的人才会理解,才会懂得弦外之音或言外之意,难怪曹雪芹当年要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小崔作为媒体人的符号意义
       正如本人在《说说崔永元》系列之四“见过多面小崔的执着”(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17/3943.html)所介绍,只有主持人“小崔”崔永元同志的《实话实说》确实让大家不论男女老小都这么叫他。“小崔”是《实话实说》的代名词,而《实话实说》是百姓心中的诉求出口之一,所以,“小崔”的形象与他离开电视台不当主持人没有啥关系了。

   因此,如果让本人评论“崔永元的意义”,我愿意更准确地用“小崔作为媒体人的符号意义”。它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小崔”是《实话实说》的代名词,代表了《实话实说》的代言者角色。
    第二个方面:是“小崔”在电视台上的表达风格,很执着。而且有“朝阳大妈”抓间谍、举报不法行为的“大妈口气”。
   第三个方面:是“小崔”在《实话实说》面对每一个社会焦点问题时的“得理不饶人”风格。挺让中国当时的电视观众,不论男女老小都那么喜欢“小崔”。

      在这个背景下,大家一定明白,“知名主持人(俗称‘名嘴’)”有今天敢于挑战网络上各种“不《实话实说》行为”,是一脉相传的。

     沈阳(sz1961sy)
    19:45 2017-6-18 写于北京家中

    【相关系列】
    《说说崔永元》(http://w.org.cn/user1/4/subject/33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7414-1061576.html

上一篇:这一次 俺这个安卓忠实用户为腾讯点个大赞
下一篇:都世民解读中医科学并评饶毅的评判资格
收藏 IP: 221.217.2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