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女儿所在的学校开家长会,会上年级主任再三强调: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是主动性,而主动性的高低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的大小。是的,如果学生有了强劲的学习源动力,很多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对于高中生如此,大学生不也是这样吗?大学校园日益蔓延的厌学风、旷课潮、兼职热,这些种种反常现象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学习没有动力!
小学、初中9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人在社会上生存、成家立业,需要掌握很多知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之一,在于他会学习,可以从前人、其他人那里吸收经验、汲取教训。而学习,则成为人掌握生存必须技能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以法令的形式把小学、初中的教育列为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鉴于义务教育对于公民成长的重要性,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能自觉接受,学习的源动力自然不成问题。
高中阶段,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学习的源动力虽然被扭曲,但目标很明确: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动力也很明确:多出论文,快出论文,出好论文,有好论文才能找到好工作。故而,在人生长达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可以用头悬梁、锥刺股形容的学习阶段,主要集中在高中和博士研究生阶段。
最为纠结的是大学的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二个层次。大学,顾名思义,是培养大学问的地方。大学本科阶段的培养计划,培养中专、技校生的专业课、实践课自然不能太多。相反,人文修养、文化素质教育课必不可少。在政教难以分离的办学背景下,意识形态的课也越来越多。然而,人的素质受制于社会大环境,在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与社会实践严重分离,行政化越演越烈、市场经济的铜臭气充斥校园的环境作用下,本科生诚实信用、勤勉尽责、遵纪守法的现代公民意识并没有形成。相反,在高中阶段形成的勤奋进取、吃苦耐劳精神损失殆尽。迟到、旷课、抄袭、说谎成了许多大学生的通病,恋爱、美食、网游,成了相当一批大学生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国内相当一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无论在公民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方面都是失败的。用两手空空、坏毛病一身来形容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一点都不过分。既不能提高公民素质、也不能掌握生存的职业技能,在宽进宽出的质量监控体系下,本科生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何处?
硕士研究生的地位更是尴尬。在研究生主动性差、缺乏毅力、没有责任心、懒惰娇气的背后,是学习动力的严重缺失。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做实验、写论文呢?科研做得再好,未来的就业岗位基本与科研无缘。虽说较好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事业的成功,然而,在硕士生就业重心不断下移的背景下,这些东西到底能在什么时候、什么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是个未知数。于是,交纳学费成了刺激硕士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经济手段,国家奖学金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强心剂。而参加导师课题,做实验、分析数据、写论文这些本职工作,却成了替导师打工的无奈之举。看看一些研究生占主导地位的论坛,厌恶实验、反感写论文、指责导师的言论占据了主流地位。
也许,在当今的中国的高等教育格局中,除了极少数确实可以不考虑就业、以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主要办学目标的精英大学,保留少数质量较好的博士点学科,现有的普通院校统统转制成职业中专、职业大专,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办学目标模糊、学生动力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其他任何的改革措施,因为无法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问题,都是隔靴挠痒、缘木求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