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上乘车上班,早高峰时拥堵的机场高速公路上两辆车追尾,2个穿着光鲜的美女司机跳下车来破口大骂;早上去医院看病,医生在大声讥讽病人千奇百怪的病情,嘲笑病人医学知识的缺乏;中午在教工食堂吃饭,听到研究生在哀怨导师无能,不能在职场中助自己一臂之力;下午本科生答辩,老师感慨学生的麻木、无知、懒惰。其实,无论走到神州大地的哪一个角落,感觉社会充满了戾气,负能量大于正能量。
负能量、正能量是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作为个人情绪的一种发泄方式,负能量、正能量自然属于意识形态的精神层面。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能量是正、是负,必然与情绪传播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人作为一个物种,其社会环境是由人地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与物质关系三方面组成。如果一个社会的负能量大于正能量,必然是三种关系的某一种、或全部出现了问题。
一、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先说人与自然环境的人地关系。众所周知,人周围的自然环境是脚底下的土壤、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源、周围的噪声、食用的食物组成。当一个社会一年365天大部分时间呼吸的都是饱含有毒物质的雾霾、吃的食品充满了添加剂、饮用的水源必须净化过滤的时候,生命健康都得不到保证,正能量如何释放?
二、恶化的人与人关系
再说人与人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只有在和谐的社会中幸福感才能产生。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加之各种不公平的体制、机制的制约,使绝大部分人从出生的摇篮到死亡的坟墓,每个人都在与他人展开生存资源的竞争。升学、就业、升职、看病、养老等各个环节各种不公平的制度如同藩篱一样,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恶化了本该协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每个人的心灵都森严壁垒、与邻为壑。
三、异化的人与物关系
人与物的关系,本来很简单,汽车、房子、货币等物质产品是人创造的,当然要服从于人的意志。然而,在功利化社会中,人创造的物反倒成了人的主人,人与物的关系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体现在升学、求职、婚姻、养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宁在宝马中哭泣,不在自行车上微笑”,就是这种异化人与物关系的真实写照。当世界最高级动物的人的意志被自己所创造的无生命的物所左右的时候,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必然带来精神的迷茫、思想意识的混乱。
纵观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与环境关系协调的国家大体分为两类:低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不丹模式、高福利基础上的北欧模式。其他国家和地区,多多少少都存在人与环境不协调的因素。在人地关系不协调、人与人关系恶化、人与物关系异化的社会,人们要么依附于钱权争做人上人、要么变成沉默的羔羊维持生计、要么走上极端发泄不满。人们的幸福感较低,正能量少、戾气多。
因此,改变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将GDP的增长建立资源与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大力改善人地关系;在升学、就业、人才引进、官员任命、财产公开等社会生活的主要环节尽快建立透明公正的运行规则,努力协调人与人关系;尽快建立涵盖住房、养老、医疗、失业等内容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过分追求,是当政者的要务,也是减少社会负能量、弘扬正能量的唯一途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