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到底需要多少研究生?简单的数据分析 精选

已有 26353 次阅读 2013-9-17 09:46 |个人分类:象牙塔生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生

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其中的原因很多,诸如学生素质下降、导师资质不合格、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不一而足。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供求失衡,导致学非所用,不值得学生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去获取只剩下残余价值的一纸文凭。众所周知,绝大部分研究生所研究的东西绝非两弹一星、宇宙飞船那些高尖精的领域,都是寻常的科学技术,只要拿出高考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拿出公务员、事业单位考碗那种百折不挠的毅力,没有学不好的道理。

问题是,在供给确定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到底需要多少研究生呢?不同的视角考虑,可能结果不同,硕士与博士的计算方法又有所不同。

一、研究生的理论需求分析

     如果从大学生的角度,每年600多万的高校本科毕业生,面临巨大的求职压力,考个研究生、混个高学历,综合分析,总比在社会上当3年蚁族要强,成为高年级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在很多三流、四流院校,一半以上的大四学生具有考研意向、自习教室一座难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012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突破165.6万人,真实反映了这一旺盛的需求。

     从国家的层面,面对着扩招后日益膨大的毕业生,让一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通过读研的方式进入白阶层,从而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是一种合理的诉求。每年本科毕业生人数10%的硕士生招生规模、每年硕士毕业生10%的博士生招生规模也不算大,结构也还说得上合理。当然,如果考虑到研究生的素质,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人群中高素质人群的比例是个固定常数的假设成立的话,80年代初期本科生的招生规模仅占高中毕业生的5%,如果10%的人读研,读研的人占高中刚毕业生的千分之五,绝对称得上精英,而目前大学本科的升学率在很多省份超过80%,如果仍按10%的研究生入学率计算,读研人数占高中毕业生的8%。因此,目前的研究生综合素质不如80年代本科生,从概率论的角度看也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从研究生导师指导力量来看。2012年,我国高等院校博导数量13873人,硕导数量196335,如果按照2012年博士6万人、硕士50万人的招生规模来看,平均每个博导可以招收4.3个博士,硕导可以招收2.5个硕士。单从数字本身分析,博导数量不足、博士招生规模偏大,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硕导数量与招生规模基本相当,应当维持基本不变。

二、研究生需求的现实分析

    在市场经济年代,毫无疑问,文凭也是一种商品,其价格高低最终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前面的分析无疑是建立在理论需求基础上。近年来,文凭贬值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  那么,社会上到底需要多少研究生。

    经过了10多年的扩招,实际上社会上所能提供给硕士生的研究岗位已经变成一种稀缺资源了。高校、科研单位教学岗、研究岗博士已经是最低门槛了,就连艰苦行业的农林省级科研单位博士也已经了最低学历要求。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对专业需求不高的岗位成了理学、农科、文科、社会科学等非应用型专业硕士生首选的应聘岗位。曾记得,《研究生与学位研究》杂志报道,硕士生从事本专业的比例仅仅为17%,笔者所在的学院众多林科硕士生毕业时从事本专业的也只有20%左右,与专业沾点边的所谓专业相关岗位大约在20%。因此,假设这一比例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话,每年硕士生的真实需求仅为招生数量的20%左右。

     计算博士生真实需求的难点在于大量的在职博士存在。客观分析,攻读在职博士的学生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文凭,为职称评聘获取一块敲门砖。当然,在读研的过程中提高科研能力,也是一种收获的副产品。其实,这种已经具有工作岗位的在职博士并不能计算在社会真是需求中。在职博士的比例多大,教育部官方网站并无统计,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职博士的比例大约为70%。剩下的30%的所谓的脱产博士,即使在林口这个招生估摸不大的领域寻觅到理想的科研岗位也并非容易事。道理很简单,众多高校、科研单位早已是人满为患,有限的空缺岗位只为海龟大牛、人才精英虚位以待。考虑到大部分林科博士最后总能寻觅到一份并不理想、但尚可生存的岗位,姑且按照70%专业就业率计算,有效需求也只有招生规模的30%*70%=20%

三、建议和启发

 1、不论是硕士、博士,我国社会的有效需求仅为招生规模的20左右。如果将研究生培 养目标仍然定位在精英教育层面上,那么必然要大幅度压缩招生规模,同时大规模精简硕博指导教师数量。如果定位在素质教育,这种浪费了大学本科4年、研究生3年的素质教育的时间、经济成本是否过高了?

2、从概率统计的角度看,目前的研究生生源质量远不如上个世纪80年年代。在现有的招生规模不变情况下,如果大学生仍然想通过考研改变命运的的话,就需要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科研素质方面加以极大提升,这样才可能在自己具有专业优势的领域谋得一席之地。浪费三年青春,专业素质没有提高,毕业时从事一个与专业毫不相干的行业,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剩余价值不大。

3、鉴于越演越烈的海龟崇拜症、SCI大跃进现状,如果读脱产博士,在赌博之前,需要对自身素质、导师水平、实验室文化做一客观分析:自己毕业时是否具备与海龟一拼高下的实力?拿得出让用人单位心动的Paper ? 如果答案是否定,还是不要趟这个浑水吧!

4、专硕只有2年,研一整整一年,学得是大学的课程,相当于重修;研二忙着实习、写论文、找工作,整个地荒废了一年。专硕期间,对研究生自身科研素质、对导师科研项目都没什么贡献。因此,与其读专硕,还不如把四年本科知识好好学习一下。对于专硕这个食而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还是取消了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725564.html

上一篇:网络跟帖分析:研究生究竟在忙什么?
下一篇: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国际研讨会一瞥
收藏 IP: 222.94.230.*| 热度|

75 魏武 喻海良 谢龙 刘伟 史晓雷 俞云伟 赵斌 曹贺贺 曹凯 曹聪 张忆文 徐传胜 曹裕波 强涛 杨辉 孔梅 李建国 陈筝 吴飞鹏 刘懿 李培光 李宇斌 林中祥 孙友甫 许培扬 张海霞 赵序茅 袁学兵 雷作胜 路志群 徐索文 朱云云 吕喆 白红友 陈安 孙庆丰 刘光波 徐耀 于锋 曹俊 张伟 孔晓飞 宁利中 马春旺 李少白 任元 罗帆 安天庆 长龙 周普查 杨洋 李久煊 杨顺楷 杨正瓴 陈欢 胡南 唐常杰 佟冬 金义光 韩涛 彭真明 马宏宾 李柱 zhangcz07 biofans Zxt2012 xlsheffield a8246794613 idealist yunmu ycjyf laochen76 xuqingzheng dreamworld fighting11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