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诚信、效率、形式主义 精选

已有 5416 次阅读 2013-3-25 14:33 |个人分类:象牙塔生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在高校从教20多年了,在科研经费借款、报销过程中,日益感觉高校的审批环节越来越繁琐、办事效率越来越低,填写报表、找领导签字、找发票报销所花时间越来越多,真正用于科研的时间越来越少。无奈之下,应付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也日益猖獗。下面仅举2-3例,说明一下。

一、学校财务的办事规则

   1、日常报销  购物计算机易耗品单价超过200元需要登记固定资产,复印费超过1000元需要注明服务详单,有时还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版面费超过1000元通常需要转账。会务费报销需要提供注明注册费金额的会务通知,出差补助需要提供住宿证明。至于报销之前,通过网络核对每张发票的号码,已成为财务处发票报销的必备制度。

2、设备购买  学校规定,购买设备必须首先填写设备购买申请表,注明用途、资金来源、设备规格、数量、单价、意向供应单位,经学院主管科研副院长、科技处长签字,报设备处备案,进入漫长的政府采购过程。设备购买后,需要进行固定资产查验、登记、转账一些列后续工作。大型固定资产,还需要拍照留存。查验过程需要3人在场,登记必须注明所在实验室名称。繁杂的手续走过之后,当设备安装开始使用的时候,早已过了最佳的调查、取样时间。

3、出国参加国际会议  首先需要填写公派出国申请表,注明出国目的、在国外逗留时间及地点、考察交流内容、经费预算及资金来源,在此基础上需要系主任、主管科研副院长、科技处长签字。然后必须出示邀请函原件、中文翻译件、身份证复印件、出国访问详细日程表(精确到天)、过去2年出国记录。学校国际合作处审核后,提交省外事办审批,然后是预约签证。通常国际会议只有2-3天,整个流程办下来半年过去了。回国后报销国际会议旅费更是麻烦,除提供省外事办的批文、住宿发票、交通票据外,还需要提供行程单、登机牌、会场发言照片、会议总结。

二、低下的效率与不诚信的文化关系

    每当看到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疲于应付日渐复杂的财务制度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地思考:这种效率低下的办事规则难道与我们这些掌管若干万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毫无干系吗?

曾经听说一个笑话,一个大学教师,假借学科建设之名,购买了家具、冰箱、彩电、空调、数码相机等若干家用电器,将自己的婚房武装到牙齿,慷了国家之慨。认识南京一位名校教师,据他所言,该校资金比较充裕,学校对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大多给与全额资助,很多教师借参加国际会议之名,行出国旅游之实。具体运作很简单,在那么多国际会议征文中,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国家,投一篇会议论文,论文录用后,就可以凭录用通知书获得学校资助。至于年底课题结题时,通过网络购买发票冲账,虚构出国机票骗取科研经费的事情,也偶有所闻。

三、形式主义VS繁琐的财务制度

 在日渐繁琐的财务制度面前,科研人员也学会了形式主义的应对策略。不是出席国际会议发票报销需要提供交流照片吗?只要开会那天到会场露个面、拍个照片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到处旅游了。不是需要查验发票的号码、验证码?我就花费5%的税点,买个真的假发票过来。不是劳务费需要打入研究生工资卡吗?我可以和研究生做个约定,把转过来的钱给学生适当留成,大部分劳务费在返还给教师。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乱象,究其根源,与我国目前僵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人员较低的收入水平、较为低下的国民诚信水平有关。科研经费管得过死、缺乏科研人员劳务费科目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两大弊端。较低的国民诚信水平制约下,大幅度提高劳务费比例、放松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风险太大,于是出现了形式主义VS繁琐的财务制度的乱象。

 不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科研人员较低的收入水平、较为低下的国民诚信水平、繁琐的财务制度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共同造成了科研经费一片混乱的现状。只要这些因素不消除,科研经费管理的乱象还会继续下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673796.html

上一篇:梦想太高、未来太远——教育本质的思考
下一篇:劝学,在厌学风瘟疫般弥漫的大学校园
收藏 IP: 202.119.213.*| 热度|

19 魏武 田云川 武夷山 徐大彬 邝志和 林中祥 汪晓军 吴桂生 陈安 朱云云 韦玉程 杨海涛 赵凤光 韩枫 逄焕东 xiyouxiyou ncepuztf yunmu zhouguanghu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