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个大学排行榜隆重推出,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除了不入流高校、末流高校外,在数千所国内高校中,基本找不到对大学排名、学科排名不敏感的管理者。道理很简单,大学档次、学科排名,与管理者的名和利紧密相关,实乃大学生死之地。学校招生难易、获得资源的多少、领导的政绩高低,无不与学校排名密切相关。
既然要提升排名,就免不了要绩效考核,自然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知识分子注重名利的人性弱点,将招生指标、毕业门槛、职称提升、薪水高低、招生指标多少、办公面积大小等生存要素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从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将巨大压力转化为巨大动力,基本是高校绩效考核制度的标准做法。这里不想指责高效管理者,他们其实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里只是想谈谈排名焦虑下大学校园的几个怪象。
1、少数累死、大量“饿死”并存的科研人员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好几个学术精英去世的消息震惊了学术界。戴帽子学术精英,想必是不差钱的主。占有了那么多学术资源,作为学校排名提升的主要贡献者,自然要废寝忘食、996工作才行,于是就英年早逝了。与此相反,在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研资源分配思想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普通教师由于长期获得不了科研资助,在面临“饿死”威胁下,被迫采取提前退休、从事副业兼职的方式远离了科学研究。
2、研究生自杀、学术不端频发
最近两天,某一流高校最近两年连续数位博士生跳楼自杀的消息占据了网络头条新闻。不消说,毕业门槛高、学业不顺利、毕业延期是高智商博士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中部某一流学科高校,为了迅速提升学校排名,不分专业与学科,给所有硕士毕业门槛设置了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强制性要求。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生反映,他身边已经有好几位毕业研究生准备花大价钱从中介方购买论文,以满足答辩门槛要求。至于修改数据、以达到迅速发表的目的,早已是不少研究生中公开的秘密。更为叫绝的是,在科研绩效考核巨大压力下,东部高校的某二级学院与某中文核心期刊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由于灌水太多,该期刊被有关部门列上黑名单,被该学院老师戏称为“被写死的期刊”。
3、人心离散、凝聚力下降
某一流高校领导,在学校排名逐年下降的焦虑下,连续打出了非升即降、全员聘任的一套组合拳。在巨大生存压力下,该校科研实力弱、面临降级降威胁的员工,纷纷打起了另觅高枝的的主意,学校人心浮动。与此同时,另一所综合排名迅速上升的高校,为了保持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将科研绩效层层分解,直至精细到研究生招生指标与导师绩效点紧密挂构。由于担心招来的学生难以完成既定的绩效而成为烫手的山芋,该校许多研究生导师出现了减少甚至拒绝招生现象。在不断攀升的绩效考核下,大学教师——曾经的大学主人,实际上沦为了科研生产线的计件工,荣誉感、自豪感尽失,相当一批高校教师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绩效点,许多高校的凝聚力大为下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