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朋友所在的高校全职聘用了美国一位著名的退休科学家来校任教。为了促进国际合作,学校邀请学校各个相关学科教师与这名教授座谈。通过座谈,该教授发现朋友学校大部分教师科研过程中一些突出的问题:科研选题既不结合生产实践,也没有占据研究前沿,基本处于模仿、跟踪阶段;科研队伍小而散,各自为战现象明显,难以聚焦国内外重大课题;长此以往,学校相关学科会逐渐在国内、国外边缘化,失去话语权。听完美国大牛的诊断,朋友也很无奈,在四唯现象主导科研评价背景下,作为普通教师,只能拿点基金小课题,发点短平快的小论文,满足科研绩效考核而已。“说句实在话,这种论文写与不写、10篇与1篇,并无本质区别,到头来只能论为混吃等死的教书匠了”。
中部一所高校开展教师思想状况匿名问卷调查,我有几位朋友在这所高校工作,通过微信了到了一些情况。根据朋友说,科研过程中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排在第一位的是“申报课题难”,在日常生活中教师最为担忧的问题排序依次是住房、孩子教育、经济收入。在工作时间一栏,相当一部分老师的答案是“每天10-12小时,每周60-70小时”,可见工作强度之大。在对学校环境总体环境评价中,许多教师对学校评价满意度不高,最为不满意的是行政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最为紧迫的需求一栏,许多教师选择了改善办公条件、实验条件。
昨日去南京一高校办事,遇到一位从前校友,寒暄之后,感到十分惊诧,不到40岁的年龄,已经是两鬓白发、面容憔悴、苍老如大街上的大妈。博后出站、结婚生子、买房、评职称、拼博导,一路下来,早已令校友身心疲惫。教师,只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辛苦如此,是否得不偿失?最近几年,走在校园里,惊奇地发现,很多一线教师衰老得特别快。日益上涨的生活成本,教学全过程事无巨细的痕迹管理,科研绩效水涨船高,加上许多教学、科研以外的杂事,多管齐下,重压之下,已经令绝大部分教师力不能胜。据一位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私下透露,一轮轮的大跃进熏陶下,很多高校已经把教师血汗榨干了。
去年看了一场电影《无问西东》,最为感动的是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如果你们提前了解了你们所面临的的人生,你们是否有勇气前来?”是啊,全国大学教师数以百万计算,如果这些教师入职前知道大学教师的真实生活现状,他们会仍然前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20: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