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许多朋友在高校任职,大多担任了博导、教授的任职资格,也多多少少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了。当然,能来中国留学的,多是经济发展档次、科研水平比中国差许多的国家,其中以中国周边的巴基斯坦、印度、老挝、柬埔寨居多。欧美的学生也有,但比例不大。在中国呆的时间长了,这些留学生,尤其是欧美的学生,渐渐地对中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产生颇多不解之处,概括起来,可以用媚权、僵化、冷漠6个字来形容。
先说说媚权。每次朋友的外国留学生看到学校网站公布的优秀教师、国奖的获得者,总是很诧异:荣登榜首的怎么总是领导同志或者领导同志的弟子?到朋友学校行政楼办事,朋友的学生总是问朋友,为什么行政楼一个科长、副处长的办公室这么宽敞,而朋友做了博导,却与学生辈的教师挤在狭小的空间办公?看到行政楼里科长在处长面前唯唯诺诺、在教授面前昂首挺胸的样子,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再说僵化。亚洲的外国留学生,因为粗通汉语,偶尔也会为朋友干些到财务处报账、到教务处办理调课手续的杂活。每次到财务处报账,因为不符合财务规定多次补办手续的事情经常发生。比如出差调研,必须往返车票、住宿时间严格一致,住宿发票必须注明天数、人数、间数等信息,缺一不可。购买易耗品,必须3个以上人签字证明。购买科研设备,除履行繁琐手续外,当事人还必须与贴着固定资产标签的设备合影留念。每当遇到这种情形,外国留学生总是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办事也未免太僵化了。还有一点外国留学生不理解的,就是中国高校的会议多。“都网络化年代了,为什么还要把这么多教师召集到一个固定的会议室坐在椅子上读文件,还要签字统计人数、拍照存档。要知道,很多教师家庭远离学校,一次开会路上需要花费好几个小时,这不是折腾人啊?!”一个留学生如是说。
最后谈谈冷漠。在中国校园呆的时间长了,许多留学生都能总结出一条规律:行政管理人员对上级领导十分友好,对普通教师、没有背景的学生十分冷漠。每次看到财务报销、医疗费报销的时候,领导优先的场景,留学生也感到习以为常了。岁末年初的时候,朋友所在学校一群退休的职工聚集在校长办公楼前聚会,抗议多年未见增加的退休工资,要求与学校共享发展成果。留学生竟然这样对朋友说:这很正常,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每年毕业季,都会有一些研究生因为各种原因拿不到学位到有关部门那里去寻求帮助,看到有关部门对心急如焚的普通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外国留学生有颇有点兔死狐悲的感觉:说不定哪天同样的命运就会落到他们身上!
朋友听了外国留学生有关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作风的评价,不禁感慨:都在搞双一流工程建设,什么时候我们高校的管理水平能做到一流呢?都说国际化了,高校管理能不能与国际接轨,在关系师生切身利益面前有点公平公正的办事规则,对大学校园的小人物多点人文主义的关爱?在高校行政化越演越烈背景下,也许管理者可以漠视象牙塔普通人物的诉求,但总要注意点国际形象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