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fanza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efanzan

博文

JavaScript 新语法详解:Class 的私有属性与私有方法

已有 2591 次阅读 2019-4-23 09:34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译者按: 为什么偏要用#符号?

本文采用意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proposal-class-fieldsproposal-private-methods定义了 Class 的私有属性以及私有方法,这 2 个提案已经处于 Stage 3,这就意味着它们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等待被加入到新的 ECMAScript 版本中。事实上,最新的 Chrome 已经支持了 Class 私有属性。

那么,对于 Class 的私有属性与私有方法,它们究竟是什么呢?它们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要使用#符号来定义呢?

Class 的私有属性语法如下:

class Point {
   #x;
   #y;

   constructor(x, y) {
       this.#x = x;
       this.#y = y;
   }

   equals(point) {
       return this.#x === point.#x && this.#y === point.#y;
   }
}

我们可以将其语法理解为 2 个部分:

  • 定义 Class 私有属性

  • 引用 Class 私有属性

定义 Class 私有属性

私有属性与公共属性的定义方式几乎是一样的,只是需要在属性名称前面添加#符号:

class Foo {
   publicFieldName = 1;
   #privateFieldName = 2;
}

定义私有属性的时候也可以不用赋值:

class Foo {
   #privateFieldName;
}

引用 Class 私有属性

引用私有属性也只需要使用#就好了。

class Foo {
   publicFieldName = 1;
   #privateFieldName = 2;
   add() {
       return this.publicFieldName + this.#privateFieldName;
   }
}

其中,this.#可以简化,去掉 this 也没问题,下面两种写法是等价的:

method() {
 #privateFieldName;
}
method() {
 this.#privateFieldName;
}

在 Class 定义中引用 Class 实例的私有属性

对于私有属性,我们是不可以直接通过 Class 实例来引用的,这也是私有属性的本来含义。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在 Class 定义中,我们可以引用 Class 实例的私有属性:

class Foo {
   #privateValue = 42;
   static getPrivateValue(foo) {
       return foo.#privateValue;
   }
}

Foo.getPrivateValue(new Foo()); // >> 42

其中,fooFoo的实例,在 Class 定义中,我们可以通过 foo 来引用私有属性#privateValue

Class 的私有方法

Class 的私有属性是提案proposal-class-fields的一部分,这个提案只关注 Class 的属性,它并没有对 Class 的方法进行任何修改。而 Class 的私有方法是提案proposal-class-fields的一部分。

Class 的私有方法语法如下:

class Foo {
   constructor() {
       this.#method();
   }
   #method() {
       // ...
   }
}

我们也可以将函数赋值给私有属性:

class Foo {
   constructor() {
       this.#method();
   }

   #method = () => {
       // ...
   };
}

封装(隐藏)私有属性

我们不能直接通过 Class 实例引用私有属性,我们只能在 Class 定义中引用它们:

class Foo {
 #bar;
 method() {
   this.#bar; // Works
 }
}
let foo = new Foo();
foo.#bar; // Invalid!

另外,要做到真正的私有的话,我们应该无法检测这个私有属性是否存在,因此,我们需要允许定义同名的公共属性:

class Foo {
   bar = 1; // public bar
   #bar = 2; // private bar
}

如果我们不允许公共属性与私有属性同名,我们则可以通过给同名的公共属性复制监测该私有属性是否存在:

foo.bar = 1; // Error: `bar` is private! (报错,说明私有属性存在)

不报错也行:

foo.bar = 1;
foo.bar; // `undefined` (赋值失败,说明私有属性存在)

对于 subclass 应该同样如此,它也允许公共属性与私有属性同名:

class Foo {
   #fieldName = 1;
}

class Bar extends Foo {
   fieldName = 2; // Works!
}

关于 Class 私有属性的封装,可以参考Why is encapsulation a goal of this proposal?

为什么使用#符号?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 JS 不能学习其他语言,使用private来定义私有属性和私有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奇怪的#符号?

使用 private 的话,代码要舒服很多:

class Foo {
 private value;

 equals(foo) {
   return this.value === foo.value;
 }
}

为什么不使用 private 来定义私有属性?

很多语言使用 private 来定义私用属性,如下:

class EnterpriseFoo {
 public bar;
 private baz;
 method() {
   this.bar;
   this.baz;
 }
}

对于这些语言属性,私用属性和公共属性的引用方式是相同的,因此他们可以使用 private 来定义私有属性。

但是,对于 JavaScript 来说,我们不能使用 this.field 来引用私有属性(我接下来会解释原因),我们需要在语法层面上区分私有属性和公共属性。在定义和引用私有属性的时候,使用#符号,私有属性与公共属性可以很好地区分开来。

为什么引用私有属性的时候需要#符号?

引用私有属性的时候,我们需要this.#field,而不是this.field,原因如下:

  • 因为我们需要封装私有属性,我们需要允许公共属性与私有属性同名,因此私有属性与公共属性的引用方式必须不一样。这一点我们在前文已经详述。

  • 公共属性可以通过this.field以及this['field']来引用,但是私有属性不能支持this['field']这种方式,否则会破坏私有属性的隐私性,示例如下:

class Dict extends null {
   #data = something_secret;
   add(key, value) {
       this[key] = value;
   }
   get(key) {
       return this[key];
   }
}

new Dict().get("#data"); // 返回私有属性

因此,私有属性与公共属性的引用方式必须不一样,否则会破坏this['field']语法。

  • 私有属性与公共属性的引用方式一样的话,会导致我们每次都需要去检查属性是公共的还是私有的,这会造成严重的性能问题。

这篇文章遵循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参考


关于Fundebug

Fundebug专注于JavaScript、微信小程序、微信小游戏、支付宝小程序、React Native、Node.js和Java线上应用实时BUG监控。 自从2016年双十一正式上线,Fundebug累计处理了10亿+错误事件,付费客户有Google、360、金山软件、百姓网等众多品牌企业。欢迎大家免费试用

版权声明

转载时请注明作者Fundebug以及本文地址: https://blog.fundebug.com/2019/04/23/javascript-class-private-field-and-private-metho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1611-1175013.html

上一篇:Fundebug微信小程序错误监控插件更新至1.1.0,新增test()与notifyHttpError()方法
下一篇:Fundebug支付宝小程序BUG监控插件更新至0.2.0,新增test()方法,报错增加Page数据
收藏 IP: 112.48.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