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科研成果成功地转化到产业界去,形成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既对成果发明人是个鼓励,也对产业界乃至全社会大众是个带来福利的好事情。但是实际的转化效果往往不太好,这里面涉及的要素很多。
一个工科领域的科研过程大概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来自于产业界的实践(即使是很基础的研究,也能深溯到其产业界的问题来源);
(2)高校科研工作者们将问题带回实验室,开展研究和探索,弄清问题的现象和本质,形成解决该问题的方案;
(3)接下来将这些方案实施到产业界的实践现场去,去验证或者调试,往往还需要拿回来重新研究,如此往复多次,才可能形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合理方案来,从而产生实际的效益。
在现实中,不少工科领域的科研工作在以上第(2)步骤工作完成之后,则可能并没有继续往第(3)步骤走了,而改成将研究成果发表成文、申请专利,基本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于是,很多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完成一个到产业界实际的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和再发展的过程。这样一来,一方面关于某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大多会停留在表面和初步概念阶段,因为得不到产业界的深入检验和发展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产业界中该问题依然存在而得不到解决。这是很多工科科研工作的现状。
所以,合理的一个解决方式是与产业界的密切交流和合作。产业界有不少难题提出,值得我们关注和开展研究,如果在研究之初、之中、之后,能够密切地联系产业界,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及时地借助产业界的平台实现其完善和转化,将是最快捷、最节省、最能将高校科研界与产业界双方面利益兼顾的方式。
从实践的认识论角度来讲,问题产生于产业界的实践,而发展于高校实验室与产业界的(初步)交流实践,形成新的认识成果应该回到产业界去继续实践验证和完善,这个时候如果只是将认识成果发表成论文和申请专利,但是并没有进一步到产业界去深入交流和实践发展,那么这只是个“半成品”而已。
将这样的“半成品”式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既要产业界(企业界)人士的共识,也需要高校科研工作者们的共识。
重要的是,行动起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