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7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h77

博文

春游大峡谷—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1) 精选

已有 9212 次阅读 2013-4-3 07:37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春游, 大峡谷

   我猜对于很多人来说,科罗拉多大峡谷都是心目中最出名的峡谷。这个位于美国西南部的大裂缝是世界有数的奇观,1979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有一种不知真假的说法是从月球上看地球唯一可见的自然景观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可以百度几个数据: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五百万年来,科罗拉多河的不断侵蚀冲刷,造就了Arizona Kaibab高原上的这条巨大裂缝。虽然据说这里并不是世界最大的峡谷——最大的据我所知是雅鲁藏布峡谷,但是这次游览科罗拉多峡谷之后感到其宏大确实是令人震撼的,希望下面照片能让大家感受一二。

   之所以选择3月底去游览大峡谷,是因为大峡谷每到夏季旺季游人如织,我希望尽量避开高峰;另外听说Arizona夏天很热很热,40度都算凉快的,有点恐怖。前不久孟津博主写了关于大峡谷的博文并呈现了精美的照片,但是那是从Las Vegas去的大峡谷西边,我们这次前往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南缘,距离LA7-8小时车程。大峡谷国家公园还包括北缘部分,听说只有5-10月开放。

1.    大峡谷国家公园的南缘入口位于Arizona州的Williams市,但是从镇上到公园入口还需要1小时车程。Williams镇是著名的66号公路上的一个节点。66号公路是从芝加哥到洛杉矶横贯美国东西的一条公路,是当年美国人西部移民的主要通道。有一首老歌Route 66,特别好听,很多人翻唱过,我听过的里面似乎还是Chuck Berry的比较有味道,推荐一下。


2.    镇上房子上的壁画,让你记起当年这里是印第安人策马驰骋的地方。

3. 大峡谷南缘有3条游览路线,有3条穿梭巴士环线供人免费乘坐。从游客中心向西的一条路线叫Hermit Rest。在这条巴士路线的起点,我第一次看到了大峡谷,首次面对深邃的峡谷对面重重叠叠的岩石,感觉很震撼。

4. 大峡谷的岩石多为红色,春天草木初生,又为峡谷披上一层青绿。整个峡谷在阳光的照耀下五色斑斓,很是壮观。


5. 峡谷的侧面露出层层的岩石,我想对于搞地质的朋友一定如一本亿万年的教科书一般。可惜我不懂,所以就当风景看吧。


6. 随着穿梭巴士,可以在每个观景点下车欣赏,也可以沿着步道健行或者在自行车道上骑行。


7. 科罗拉多河和大峡谷地带的桌形山


8.


9. 五彩缤纷

10. 春天的原野


11. 大峡谷里的山峰多是由于长年侵蚀,不断崩塌形成,最终形成的山顶部平坦,就像一座神庙,所以峡谷里的山峰大多都有一个*** temple的名字。这个我实在忘记叫什么了。


12. Hermit rest 路线的终点,一座石头垒成的小房子,如果有力气还可以以此为起点继续hiking,不过路线较长


13. 下午换了一条路线,主要围绕着游客中心附近。向西的逆光方向,峡谷里群山掩映


14. 峡谷里有很多供hiking的trail,可以下到谷底。这条是South Kaibab trail,到谷底有7 miles

15.


16. 天色愈晚,斜阳下峡谷的层次愈发迷人


17.

18. 峡谷雄鹰(飞近一看其实是乌鸦。。。)


19.


20. 在Yaki point找了一个地方,准备看日落


21.


22. Vishnu temple


23.

24. Yaki Point


25.


26. 余晖


27.


28. 这一天的最后一次快门。远方的地平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San Francisco Peak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71518-676389.html

上一篇:玉兰开了
下一篇:春游大峡谷—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2)
收藏 IP: 164.67.193.*| 热度|

36 黄晓磊 吕洪波 陈桂华 戎可 陈楷翰 李学宽 马磊 魏东平 王守业 焦豹 张婷婷 杨华磊 廖晓琳 李建国 姜虹 庄世宇 杨正瓴 鲍海飞 逄焕东 傅云义 武夷山 徐耀 徐长庆 陈湘明 陆俊茜 汪晓军 罗帆 闵应骅 林中祥 吕乃基 xfxf123 biofans crossludo ahsys Majorite gie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