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专访ORCID执行总监Laurel Haak博士

已有 4929 次阅读 2014-6-23 12:52 |个人分类:科研影响力和研究质量|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ORCID, 科研身份识别

ORCID专注于提供科研人员永久的身份识别码,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期许能将全球各地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科研成果汇集在一起“改造科研生态系统”。意得辑这次很荣幸能邀请到ORCID的执行总监Laurel Haak博士来与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还有ORCID的发展。

Laurel L. Haak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于1997年取得精神科学博士学位,在完成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Laurel L. Haak博士担任了《科学后浪》杂志的编辑以及博士后网络的经理,该杂志现改名为《科学事业》(Science Careers))。她也曾担任过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的参谋一职。此后,Laurel L. Haak博士作为Discovery Logic公司的科学总监,负责指导研究政策和研究评估系统的管理开发,公司随后被汤森路透收购。她于2012年成为ORCID的一员。

以下为专访重点节录:

意得辑:您是一位经过高等训练的神经科学家,是什么促使您转向于政策、研究评估和系统开发领域的呢?

Laurel L. Haak博士:当时确实是做了个冒险的决定,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却是有道理的。我是一个喜欢写作、乐于挑战并将想法付诸实现的人,加上我无法长期待在同一个地方的这项特质,带动我持续尝试新事物并走出所谓“进化”的职涯。

意得辑:ORCID的远景是“改造科研生态系统”,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这个想法吗?

Laurel L. Haak博士:目前科研工作主要都是以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的论文贡献来识别的,但许多作者因为姓名在不同文献里的表现方式不同,或是相同姓名的作者,或是因为种种原因在科研生涯中改变姓名等,他们的贡献无法受到很好的认可。除了期刊发表的成果之外,科研人员通常也会涉足担任同行评审员、申请专利、指导学生等等的贡献,要将这些成果链接到同一个人身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无法很好的记录一位学者的贡献并分享他的成就。ORCID希望能提供一套唯一且可以永久使用的身份识别码,通过这个识别码将一位研究人员用不同姓名形式发表的成果集结起来,并将他的期刊学术活动记录在一起,比如基金、会员资格、会议参与等。透过全面的方式记录一位研究人员的学术成就与引用情况,能够更好的了解他的影响力与贡献,改变我们对知识生产的观点,进而改变科研、学术活动的内容、开展方式认可机制等等。

意得辑:您觉得ORCID对学术指标会带来什么影响?

Laurel L. Haak博士:ORCID现在已经导入Scopus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也被用在指标工具中,包括Altmetrics、Impact Story和PLOS文章计量信息。

意得辑:短短一年已经有超过50万科研人员注册ORCID,还有超过120个以上的机构成为ORCID会员,这是否达到ORCID预期的目标?

Laurel L. Haak博士:根据我们的估计,全球有一千一百万的活跃科研人员,第一年的目标是达成50万注册,从这个目标来看,我们确实达成了当初所设定的初期目标,目前前5名的注册国家是美国、中国、葡萄牙、印度和英国,接下来我们会继续积极与科研人员接触,将ORCID推进到更多出版社、基金单位和高校研究的流程与系统中。

意得辑:未来ORCID打算推出什么令人期待的新功能?用户可以怎么样及时掌握到这些信息?

Laurel L. Haak博士:过去3个月中,我们推出了将ORCID识别码链接到单位和基金的功能,接下来还打算推出代管账户的功能,还有信息系统,使发表的文献可以从期刊,基金单位等处直接链接到ORCID。会员可以通过iDeas forum表达意见,关注我们的Twitter账户和订阅电子报来掌握ORCID的最新动态。

更完整的专访请登录意得辑专家视点


∷意得辑科学网博客内容皆来自意得辑专家视点频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意得辑提供专SCI论文修改英文论文翻译英文论文发表一站式服务  www.editage.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同步刊载于意得辑专家视点频道:http://www.editage.cn/insights/一个改造科研生态系统的愿景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69813-805827.html

上一篇:案例讨论—自我剽窃解决方案
下一篇:期刊决策过程常见问题 - 意得辑专家视点之科研发表流程解析
收藏 IP: 115.113.1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