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学家年会暨2022中国科学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大会(简称中国科学家年会)2023/1/15--16日海南海口巿举行。
中国科学家年会理事会是:名誉理事长路甬祥,理事长欧旭自远,副理事长倪光南等14人。秘书长董庆海、副秘书长尹建伟等6人。办公室主任刘小峰、付 刚及秘书处22人。
还有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56位院士组成院士顾问委员会。
大会的机构是:指导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单位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所属的智慧城市研究所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审委员会,中国科学家年会理事会等。承办单位是北京国研华政科技中心和中科清研(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海南分院等。
中国科学家年会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大会的官方网站是:http://www.cnice.org.cn,
在2022年的12月初,我除了收到中国科学家年会的函件以外,还有大会办公室主任给我打电话说:“您被评为中国科学家,要在大会上表彰”。我问:“总共评出了多少人?”主任说:“10位。”我又问:“怎么那么少?”主任说:“一个领域只评一个代表人物。”后来由于疫情我未能去参加大会,会上表彰的10个人中没有了我而增加了别人,但被评为中国科学家的证书和金匾寄给了我。
要说明的是:大会和证书上用的名称是“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而不是“中国科学家”。我想,既然大会办公室主任用的是“中国科学家”,用这个名称应该也是可以的。会议和证书强调的是2022年度,用“科学年度人物”比用“年度科学家”好。而获奖人不太强调年度,用科学家更好,我就用了它。
还要说明的是:我最有意义的研究内容是68岁以后进行的有关健康新论和弘扬中医的新观点。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资助。没有同事和助手。其成果除了在报刊上发表的10来篇论文以外,主要就是在科学网上发了152篇有关医疗和健康的博文,它包含了很多我的创新观点或新理念。所以科学网对我此次获得殊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对科学网的领导、所有工作同志,及网上支持我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在这里我给您们拜个晚年,祝您们兔年吉祥!
下面是我的中国科学年度人物(中国科学家)证书和金匾的照片:
附件:范振英的个人与成果简介
范振英,1940年生,中共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市抗衰老学会创始人之一。2016年荣获“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奖”,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中,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优秀共产党员。
提出健康学创新理论和弘扬中医新思路是我近16年的主要成绩
1.提出健康学及相关的一系列观点与理论。
在我2008年开始关注健康时,发现虽然领导关心人民健康,人们都关心自己的健康,但确没有健康学。究其原因,认为可能与健康定义不恰当有很大关系。因为说不清什么是健康,就无法创建健康学。于是经过多年的思考,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发表于《医学争鸣》2014年第3期。在此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健康学,宏观健康学、健康护理学,健康医学工程,健康动机驱动力3.0等新概念新理论。
1.1提出健康新定义
要讨论健康,提高健康水平,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健康。现在的健康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仔细分析可知,它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的人都达不到,无法使用。另外,由于它是理想状态,就不可能变化。而只有健康可以变化,才能谈论提高健康水平。所以它是不正确的。
于是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其主要内容是:人在各种健康因素和伤害因素的作用下,必然呈现出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立足人的宏观整体,重视微观检测结果、含有中医理念的人体总体状况,称为人的健康状态。条件在不断变化,健康状态也随之而变。当健康因素占主导地位时,是健康水平较高,或者说是比较健康。反之亦然。提出的新健康定义是:健康是人们所有健康状态的统称。
显然这个健康新定义含盖了所有人,是可以变化的。因此能够用来讨论人们的健康问题。
还定义了健康的通俗定义:即在某些特殊场合,“健康”的含义只是定性地表示健康状态好或更好。如祝您健康,就是祝您健康状态好或更好。
1.2提出健康学
以前说不清什么是健康,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健康学。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就可以在它的基础上提出健康学了。
我认为,人活着就必需有活力,可以称为人体活力或健康活力。它主要是指身体的机能,免疫力,以及人体组织的生长、恢复、修复、再生能力等。它是由人体的各个细胞的活力,组织、器官、系统的能力,以及它们协同努力、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它与遗传、所处和所经历的环境与时间长短、性格、年龄、性别、工作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
健康学应该是研究如何使人体活力增加,让人们健康状态更好、或者说更健康的科学。
但是,小孩的成长,他们的人体活力会增加,这主要是遗传、或者说是基因决定的。医生治好了病人的病,也会使人体活力增加。这是医学的功劳,这些都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在这里不把它们包括在健康学的内容中。
即健康学是除了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治病以外,对于能够增加身体活力、减少伤害因素、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发生的各种原理、理论、方法、手段、措施等进行研究、创新、解释和实施的科学。
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对健康的贡献中,医学只占8%,而有60%掌握在自己手中。若人们通过健康学和主观努力,使这60%的健康因素提高20%的作用,是完全有可能的。若能如此,它对健康的作用就增加了12%。是花费巨额财力物力和大量人力的医学所起作用的1.5倍。
1.3.提出宏观健康学
医学和健康学的对象都是人,目标都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为了说明它们的关系与区别,提出了宏观健康学。
宏观健康学是以医学的核心“治病”,和健康学的核心“增活力”作为变量,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增活力的特点是:它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很重要,时效长,费用低,副作用少,受益面广,原则上适用于所有人。它的方法、方式非常之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更有效,且必须由民众主动去做。缺点是显效慢,针对性差,至今还没有受到重视。
治病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效果显著且见效快,古今中外都很重视。它的对象是病人,方式是被动的。缺点是费用巨大且增长迅速,只有部分人受益,有副作用,造成大量医源性疾病。
1.4.提出健康护理学
医院中对病人护理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丧失部分生理技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的数量快速增加。在庞大的残疾人群体中,需要护理的人也很多。
健康护理学就是研究对医院以外的各种需要护理的人如何进行有效护理。是研究通过护理来恢复、维护、促进、增强他们的人体机能的理论、知识、技能,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进入小康社会和老龄社会,不仅医院外面需要护理的人数急增,而且大多数人也有了一定的接受健康护理的经济条件,所以健康护理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就突显出来了。
创立健康护理学,能更有利于研究出相关理论、有效方法和规律,大大提高护理水平。这不仅能使被护理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而且对护理他们的人,能够成为一个行业、一种职业,可以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根据水平高低评定职称或等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护理水平。
1.5.健康医学工程
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为人们解除病痛的医学如此,让人们更健康的健康学也是如此。
提出的“健康医学工程”(或称生物健康工程),是利用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理论,IT技术、3D打印、大数据以及工程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能够增加身体活力、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弥补一些人生理功能缺陷的理论、方法、手段,以及研制相关的设备、器具、用品的科学和技术。
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生命基础理论方面,有与健康相关的基因、特异蛋白质,训练与端粒长度变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生理学方面,有运动生理学研究,锻炼的种类、方法、数量与效果的研究,各种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的条件和阈值研究等。在研制相关仪器设备、器具器材、用品时,更是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材料和工程技术。
1.6.提出健康驱动力3.0
我把能使人们健康和更健康的要素称为健康驱动力。认为主要有3类。分别是为了生存所进行的必要活动的健康驱动力1.0;通过医疗来提高健康水平的健康驱动力2.0;以及为追求更健康的动机而产生的健康动机驱动力3.0。
践行健康学,争取更健康,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自己积级主动去做。否则,理论再正确,方法再多再好,不去使用,也等于零。
人们为了更健康去锻炼身体,想方设法提高免疫力,运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使自己更健康,去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去进行健康自我管理,设法保持心态平衡等,都需要自己主动想方设法去做,并且持之以恒。也就是说,要想自己更健康,渴望更健康的动机驱动力3.0是必要条件。
实现全面小康,人们不仅渴望更健康,而且大部分人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时间去做增进健康的事。若能在健康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健康动机驱动力3.0的作用,人们就能更快提高健康水平,增加获得感、辛福感。安全感。
1.7.我国有创立和发展健康学的巨大需求和最有利条件
健康学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但却对医药利益集团很不利,以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会积极开展健康学研究。所以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的我国党和政府才可能去大力推动健康学的创立、研究和推广。我国人口众多,快速进入老龄社会,对健康学也更渴求,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健康学的创立和发展。
2.关于中医发展的思考
中医是我国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大力弘扬。
2008年我写了一篇“我对弘扬中医的想法”。中医泰斗邓铁涛看到后用墨笔和宣纸给我写了一封长信,除表示赞许以外,还指出:“过去认为医学只是自然科学,是生物医学。现在加上心理和社会是一大进步,但仍不够。中医是天、地、生、文、史、哲、艺术的综合体,因此多学科相合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只有新技术革命之成就,才能帮助中医的发展”。
当时卫生部副部长、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看到后也亲笔回信给予肯定。
我非常赞成邓老和王副部长的主张。经过深入思考,在发表的“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医发展之路”一文中,提出中医的发展应该主要在三个方面:
2.1把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来
在“我对弘扬中医的几点想法”一文中说到:众多自然科学的成果和先进的技术是被西医首先利用了,但它们决不是西医的专利,其中许多内容同样应该为中医所用。现代科学技术是解决医学问题的工具,不是姓“中”还是姓“西”的判据,中医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以后还是中医。而且,中医利用这些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要理直气壮,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也不要怕有人说三道四。
例如,中医完全可以使用现代检测方法来测量体温、血压、血糖、心率、骨密度等生理指标。
又比如,青蒿素救了无数人的命,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提取青蒿素,使用的是从混合物或复杂物中提取、纯化其中的某些成分,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使用了这些现代科学技术,仍然是中医。
2.2逐步用现代科学对于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释
中医治病有效,说明它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尽管它使用了不同的概念、名称、推理方法等,但它与现代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必然是相通的,一定能够逐步用现代科学进行解释。
比如,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胃运化出精微物质(包括氧气)供各脏器使用。这与现代生理学中说的从消化系统和肺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全身组织使用,是一致的。
又如,中医在解释一些部位的疼痛时,说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发现这种疼痛不少是发生在血液循环较差、血管很少的关节部位。在这些地方,包括氧气在内的营养供应较差,可能是发生疼痛的一个、甚至是主要原因。特别是身体受凉、外周血管收缩,或是由于炎症引起代谢性缺氧时,这些地方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缺氧严重而发生疼痛。通过主动活动,或进行热敷、理疗、针灸、按摩、用药等方法,使这些地方血液循环改善,得到的氧气等养分多了,疼痛就会有所缓解。
当然中医中一定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内容。若能够证明它是错的,以后不再使用也是有意义的。
2.3中医的先进理念和独特方法要“走出去”
中医的先进理念和一些独特方法走出传统中医,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相融合,研究许多有关健康的问题,能够实现前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说的“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比如中医的天人合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及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它符合实际,非常正确。人生活在自然界,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是基本要求,否则就不能很好生存,这是天人合一,或天人相应的主要内涵。
中医的整体观也很重要。人体是个极其复杂的生物系统,各部分、各子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只有协同努力,身体才能表现良好。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必须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所以整体观、重视从宏观研究人的健康也很重要。
基于上述观点,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用立足宏观、重视微观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吸收天人合一、阴阳等中医理念,我终于提出了健康新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学。
我认为,我们的先辈发明、发展了中医。如今,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使中医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得到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