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小年,说点过年(春节)的事。
现在强调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几千年,内涵极其丰富,过年(现在称春节)肯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但是现在的过年,与我小时候的过年,感觉完全不同。我小时候是过文化年,现在是过花钱年。
我小时候,进入腊月,就开始杀猪,置备年货。腊月23以后,更是扫房子、搞卫生,做豆腐、蒸馒头、蒸粘糕、煮肉、炸排叉和丸子,写对子、贴对联,忙的不亦乐乎。除夕的忙碌就不用说了。
除夕晚上和初一天快亮时(五更)家里供奉的每个神灵前都要给点个灯,我老家用的工具叫灯盏,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灯盏基本上只有过年才用,所以年卅要把它们找出来,清理一下,在开水中煮去表面的油泥。用棉花搓出约1寸多长的灯捻,从中间的孔穿出,放些食用油。点燃后灯捻会把油吸上来,一直燃烧到油用完。
大年初一,除穿新衣、吃饺子、放爆竹以外,拜年(给长辈磕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村同姓的长辈家基本上都要去。
接下来的数天,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我们那个几百人的山村,有业余丝弦剧团,还有踩高跷,二鬼抱跌、骑毛驴、扭秧歌、唱小放牛等娱乐活动。总之,那时虽然生活很清贫,但年过的却是有滋有味。
反观现在的过年,凡是能挣钱的,地方上大力倡导,很多人也积极推动,搞的是风风火火:旅游能够提振经济,电视中有关旅游的内容不说铺天盖地,也是随处可见。美食是重要的消费,电视中介绍各地美食的节目占了很大比重。健康当然很重要,很多地方对收费的体育设施、冰雪场地的建设很有兴趣。回家过年是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但回家也是要花钱的,各地都很重视。而与挣钱无关的活动,很多就萎缩、甚至消失了。
从前过年的一个内容是敬佛、拜佛(包括在自己家和去寺庙)。佛教是我国以前的三大教之一,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但现在有些地方的佛教似乎更信奉“关老爷”了。前些年去寺庙参观,除了要买门票以外,还多次见到被半强迫交钱的事情。回老家时,发现村里有一些人信天主教了 ,问其原因,他们说参加天主教的活动不用交钱,而佛教总是想方设法收钱。
总之,弘扬中华文化,实现文化自信,还是多点文化气息,少点钱的铜臭为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