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日本博士学位制度的发展

已有 7124 次阅读 2012-9-30 00:21 |个人分类:教育漫谈|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博士, office, black

日本博士学位制度的发展

 

日本博士学位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日本由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中作者的署名一般为“工学博士张某某”,“理学博士 王某某”等。由此可以看出博士学位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纵观日本博士学位制度的变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博士学位的初期(18871918)

日本博士制度是与日本的近代学校制度同时建立的。1887 (明治20 ) ,即《帝国大学令》公布后的第二年,日本的首任文部大臣森有礼颁布了日本最早的《学位令》(敕令第13 ) 。根据这道法令,三类专业设博士学位,即 法学、医学、工学。没有设置象美国那样的覆盖各学科门类的哲学博士。《学位令》还明文规定获得博士学位的三种方法。

1) 课程博士: 在大学院(我国称研究生院) 接受5 年的学习后,通过最终考试并提交博士论文的学生。

2) 论文博士: 不需要通过在大学院的学习,只要提交博士论文并通过大学评议会的审查合格即可。

3) 推荐博士: 不需要大学院教育和博士论文,由文部大臣直接推荐,但必须得到大学评议会2/ 3 以上的成员的同意。

1898 (明治31 ) ,日本明治政治修改了《学位令》(敕令第344 )为止,这个日本最早的《学位令》被执行了11, 日本共授予了139 个博士学位。其中,课程博士仅4 ,占总数的219 %;论文博士19 ,1317 %;推荐博士116 ,占总数的8314 %

1898 年修改了《学位令》(敕令第344 ) ,增加了博士的种类, 由大学校长推荐也成为一种获得博士学位的新方法。当时日本国内仅有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现在的京都大学)两所大学, 办学规模比较小,教学指导力也比较弱,因此课程博士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培养数也不能满足日本明治政府的要求。大学校长推荐途径的开辟,使两帝国大学的教授们更加容易获得推荐博士, 因为在他们的学生时代,没有大学院制度和学位制度。大多数人是在取得学士学位后到欧洲或美国的大学去留学2 3 ,然后回国成为大学教授。2 3 年的留学生活不足获取博士学位,事实上大多数的教授正是通过此途径获得博士学位的。日本早期学位令的特征是开辟了不需通过大学院学习也可获得学位的道路。论文博士和推荐博士占博士总数的97 % ,因此,学校教育外的学位取得途径对以后的日本博士学位授予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博士学位的发展(19191945)

推荐博士制度在当时的日本学位授予制度中虽然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为大批的教授解决了学位问题,但是, 因为推荐制度缺乏严格的考核和审查制度,很难保学位授与证d高质量和高层次。推荐博士制度中,与校长的人际关系和校长的权威比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校长推荐制度引起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普遍不满。在社会各界的反对下,1919 (大正9) 日本政府第二次修改了《学位令》(敕令第200 ) ,废除了博士推荐制度,将获得学位的途径变成两种一是课程博士。二是论文博士。很多人选择了论文博士的道路。以人文学科或社会学科为例,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或是在大学里担任助教,或是成为高中的教师,在工作期间,个人继续进行学术研究。这种情况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研究,才能提交博士论文。医科的学生在修完本科课程外,多成为大学附属医院的无薪医务局人员,在那里边工作边研究,将研究结果作为博士论文提出。而在废除了推荐博士后,论文博士成为日本最高学位获得的主要途径。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博士授予数来看,80 %以上的博士学位是通过论文博士的途径获得的。

虽然这段时期中的学位授予制度从人事推荐制度向论文评审制度转化,建立和完善了学位的审核体系,但是非学校教育的学位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非学历的学位制度依然是博士学位授予的主流,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3. 战后日本学位制度的发展(1945)

战前日本的博士学位的发展却相对缓慢。从1899 年到1932 年的33 年间所授予的博士学位数仅1908 ,而且几乎被东京、京都、东北、九州这4 所帝国大学所垄断。其中东京和京都两校就占了60 %以上的比例。战前日本的大学院的发展也十分缓慢,大学院的在校生数从来未超过3000 人的规模。从博士学位的授予数的发展情况来看,1915 年以前每年不足100 ,1935 年以后发展到每年授予1000 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论文博士。

 

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是模仿德国的教育模式而建立的,没有体系化的制度,博士生多依靠与教授的私人关系进行科研和学习,而有许多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博士生与学校的接触很少。这种培养模式对日本的学位制度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战后日本直接引进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使日本的大学院得到发展。开设博士课程的大学从1955 年的47 所增至1988 年的202 ;1992 年的在校博士生数比1958 ,约增加了515 ,1999 年仅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数就达到16276 人。

 

战后日本的课程博士的比例迅速上升。在1964 年以前课程博士是获得博士学位的主要途径(人文社会学科除外) 。此后课程博士的发展速度缓慢下来。而论文博士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65 年以后论文博士再次成为主导地位,并将这一优势保持到现在。战后日本的文、理博士的发展依然是不平衡的。从1987 年的博士学位授予(包括课程博士和论文博士) 情况来看,9156 人中医学博士占62 % , 工学博士17 % , 理学博士9 % ,而人文、社会学科的博士还不到3 %的比例。学科间的不平衡的主要是因为文理科间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和评价标准的不同所所致的。理工类学科对博士论文水平的评价有较为明确的标准,主要是考核博士生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博士生在研究室内还承担各自的科研任务,是大学实验室的主要成员,加上较为重视对平时的课程以及试验的考核,因此,理工科类的课程博士一般都能在毕业时获得博士学位。相反人文、社会学科的博士课程不如理工学科那样明确,平时的课程考核比较松。论文的评价也没有确定的标准,或过于严格,年轻的博士生几乎不可能达到水准。这样使绝大部分的博士研究生在学校取得学分没拿到博士学位离开了学校。1987 ,人文学科有85 % ,社会学科有78 %的博士生就这样离开了大学院。理工类学科情况较好,但也有34 %的理科和32 %的工科博士生在学校取得学分没获得课程博士学位。所以,在日本人的简历中经常有取得学分退学的说明。这说明日本的课程博士有着十分严格的考核程序。最近,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博士论文的评议逐步向理工科的模式发展日本的论文博士学位的考核也十分严格,有些研究者为写一篇博士论文要花费2030 年时间。

 

日本的博士学位制度在法律上也有明文规定。《学校教育法》、1953 年公布的《学位规则》以及1974 年公布的《大学院设置基准》中都有有关博士学位的条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818-617975.html

上一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累乎(1)
下一篇:日本最新研究成果:想提高注意力就去看可爱的东西
收藏 IP: 221.11.46.*| 热度|

2 朱志敏 刘广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