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我自豪!我是“生撑冷倔”的陕西人

已有 6420 次阅读 2019-1-26 15:48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自豪!我是“生撑冷倔”的陕西人

 

都说越出国越爱国,要我说,其实,应该说是越出国与祖国的联系越紧密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您身处国外时,可能随时都会成为“祖国”的代表。所以自己的命运似乎与祖国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被绑在了一起。

记得,二十多年前,刚刚来到日本,我去一个日本人志愿者教外国人学习日语的地方学习日语,在那里,我遇到了来自祖国不同地方的同胞朋友。我们中国人见面有个习惯,就是问“你从哪里来的?”当一位上海同胞听说我来自西安,立即感叹一句“大西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可不是吗?一位东北来的同胞听说我来自西安,马上说“南方人啊!”比起哈尔滨来说,我可不是南方人吗?新疆同胞说我是内地人……辽阔的祖国,每一个地域的人对陕西的方位感、文化认同都不一样!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作为一个陕西人是多么的荣幸啊!

生在陕西、长在陕西,得天独厚地站在了“祖国的心脏”,看祖国四面八方自然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客观一些。纵观东西分割南北的秦岭山脉,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气候温润的秦岭南麓,是朱鹮鸟、大熊猫、金丝猴的栖息地。秦岭北麓,是唐代诗人王维笔下风景如画的道教圣地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隐士向往之理想之境。

依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傍着“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渭水,位居八百里秦川米粮川的西安,那是十三个朝代、七十二位皇帝建都的风水宝地---古长安。是名副其实的祖国心脏。辽阔的国土,统一的计时报时中心,就在西安北部的关中平原上。中国卫星测控中心设在西安东郊。西安是高校、研究所云集的科技重镇,也是响当当的文化大省。陈忠实的“白鹿原”是西安灞河原上的故事,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史。贾平凹的“野山、废都……”那是出身陕西陕南名作家。“人生、平凡的世界”,那是出自陕西陕北名家路遥之笔……

不过,故乡在我的心中,曾经都是缺点!因为我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向往的都是改革春风下蓬勃发展的沿海地区。不喜欢故乡的“四平八稳”缺乏激情、“木讷憨厚”不够灵动、“生撑冷倔”不善于投机取巧……

    如今,年过半百的我,开始越来越钟情于故乡的“格调“!怎么说呢?前一阵讲到日本人的特点,和一位给日本人教英语的美国小伙子聊天,他说,他不喜欢日本人语言中那种无意识的“排外”,他举例说,他经常在住地周围跑步,经常会和一位日本阿姨相遇。每次见到,彼此一声“こんにちは”自然和谐。可是,夏天时,美国小伙子用日语说了声:今天很热。阿姨用日语说了一句:是啊,日本的夏天真的很热。美国小伙子感到不悦,他说:为什么要说日本的夏天呢?哪里的夏天不热?分明就是一种把我当作”老外“看待……

    我把美国小伙子的话,转达给一位汉语说得很好的日本人,结果,她说:“这是区别,不是差别。”因为日本人觉得全世界不同地域的夏天是不一样的。但是她说也理解美国小伙子的心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嘛。日本人说区别美国人听成差别(*差别:在日语里相当于汉语的”歧视“)。她说她父亲的故乡在冲绳的一个小岛上,开始恋爱时,她母亲去她父亲家,那里的人都会说她母亲“是那边的人”,而且有时说话,故意用土话说,似乎不想让她母亲听到。所以,他说在日本不同的地方,尤其是人烟稀少的地方,遇见外国人的机会很少,排外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的。但是,东京圈里,外国人很多,一般人觉得外国人就是邻居。她还说,其实,日本人是各种各样的,日本各地也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在东京人眼里,京都人就有些自负,因为是文化古都嘛!说到这里,她问我:老师是西安人,有没有京都人那样的自豪感?我笑着回答她,我的故乡话比较有特点,比较慢。没想到,她说:“慢是心里宽绰的体现”……哎,她这句话启发了我,说不定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因为,我最近特爱琢磨这些,所谓的国民性、民族性……等等,其实人性都是相通的,之所以有所惯性,一定是与环境、历史、文化……等等有关系。

    记得我在国内工作时,同行开会,有人说我是“兵马俑”,什么意思?他说陕西人都像兵马俑!现在想想还真有道理。别说历史上的王侯将相,就说眼前的郭达、张艺谋、……像不像?庆幸!我是陕西人……

曾经,我为故乡感到羞愧。

因为她“四平八稳”,缺乏激情。

因为她“木讷憨厚”,不够灵动。

因为她“生撑冷倔”,不会投机取巧。

如今,我为故乡感到自豪!

因为她“四平八稳”,给予我从容。

因为她“木讷憨厚”,给予我踏实。

因为她“生撑冷倔”,给予我不卑不亢。

庆幸!我是陕西人……

自豪!我是“生撑冷倔”的陕西人

 

红叶随笔2019/01/26

发表于《中文导报》2019年2月7日总1225期第28版

https://youtu.be/qhm6xcV7KDk

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50818-1159204.html

上一篇:随感新悟:痛定思痛我们的“病根”所在?
下一篇:紅葉新概念「人学」:不久的未来,什么专业最走俏?
收藏 IP: 221.11.20.*| 热度|

34 孙颉 郑永军 王安良 杨正瓴 王从彦 朱晓刚 李毅伟 武夷山 晏成和 王震洪 陈楷翰 吴嗣泽 代恒伟 张晓良 梁洪泽 王启云 孟佳 程少堂 栗茂腾 何海 冯大诚 刘山亮 秦四清 李学宽 蒋永华 张鹰 檀成龙 田云川 魏焱明 郭奕棣 hmaoi ljxm liyou1983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