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艳芳
刘艳红老师在博文”真实的生活---父子冲突”所描述的情况,是今天许多的家庭所面对的问题,确切地说是许多有良好教育素养的家庭所面对的问题.这点从博文及之后的诸多评论中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高二姑娘的妈妈,体验了身为小初中生家长的苦乐酸甜,并正经历着高中生家长职衔的严峻考验.作为过来人,谈点我对初中生家长”父子冲突”的体会和想法.
一 教育理念方面
我本身是师范大学毕业的,也曾经当过几年老师.大学中学的课都讲过.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初中之前),可以概括为经验式教育,即主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来抚养孩子. 只有到孩子小学毕业之前的那个暑假才开始把孩子的教育作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予以重视. 因为家母对子女非常苛刻,所有我就尽可能的给孩子自由, 因为自己的读书经历一直是兴趣引导,所以,我也注重保护和引导孩子的兴趣. 基本体现了教育的理念”爱”与”趣” . 让孩子体验到父母对她的爱,让她对自己所观所闻所感有兴趣,有好奇心.
孩子的学前教育几乎可以说就是玩过来的,没有上过任何辅导班.那时候,最大的收获就是孩子的笑声,她是一个笑点非常低的孩子,别人说个什么她就可以笑半天.并且喜欢问”为什么?”,那”为什么”就像挂在她嘴边一样. 小学期间的学习,以学校教育为主,自认为她的小学教育还是不错的,老师对学生很关爱,引导孩子记日记,背古诗等等.孩子小学的成绩在班级中也就中上徘徊. 作为家长的我几乎没有费过什么心.属于放羊式管理. 但对于她的学习,我一直抱有信心,因为她的逻辑能力很强.记得在大约6岁的时候, 孩子看完电视倚天屠龙记,给我讲其中的情节,层次非常清晰,令我惊喜. 噢,对了,那时,我经常做的一件事,是与孩子一起读报纸,每天晚饭后,读文章.<今晚报>每天都有一些好的散文,有时也可能是杂志,譬如<中国国家地理>等,其中一篇写珠穆朗玛峰的文章,是我最爱.我就与孩子一起读,她一段,我一段,时而低沉,时而舒缓,时而激昂.那是一段美好的日子. 当孩子上初中后,这样的时间就非常少了.孩子在高中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社,每天都去广播室工作,估计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记得是在小学5年级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开始全面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英语数学语文,一个都不能少. 与孩子一起定好计划,开始实施.计划的开始是艰难的. 记得有一次,孩子的英语阅读没有完成,我与她战斗到半夜三点,完不成不能睡. 有过这一次战斗,孩子以后的计划完成就比较顺利了. 当时的计划量不大,但比较全面,有复习,有预习,有巩固,有难关. 每天的数学就5道题,这些题我都亲自做, 但每一题都非常经典. 英语两篇小段阅读,单词要全部会读会写会造句,字词句段都得过关. 每天10分钟的听力联系,开学后,变为5分钟. 就这么经过一个暑假的战斗,升入六年级后,孩子的成绩直线上升,基本能保持在班级前3名,且学习还是非常轻松的,感觉她还是玩得时间比较多,到初中也很轻松,晚上10点钟以后睡觉的次数都比较少,就这还有许多副业活动,看课外书,做课外事.就上高中后还是不太入正业,我有次问她,你的经历有多少用在学习上,她回我20%. 班主任老师问她同样的问题,她回答40%,.我问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呢,她说不好意思告诉老师20%, 不过我估计她这样说有点吹,大概有70%的精力用在学习上 但感觉到她确实比较轻松. (有点吹,允许吹吹吧)
孩子在初中期间,以数学为例,她在平常或考试期间遇到难题,在自己不能攻克的情况下,一般都会来找我, 不负女望的是,99%的题她妈都能做出来,且偶尔的方法还非常简练.她们学校的作业好像不多,大多数时候,她回到家就没作业了. 鉴于此,在初三阶段,我每天给她2道综合数学题做做. 这些题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不过这个过程坚持了不到两个月就搁浅了.
高中阶段,幸运的是她们学校非常注重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每节课课堂上,学生围成几个圈,讨论学生之前自学过的某个内容,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们先分组讨论,之后交叉学习,这个组讨论不出结果可以请别的组同学来讨论,讲解.最后老师讲解,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高一的第一个学期都是这么过来的. 从孩子回来对一些问题的质疑来看,我感觉她还是一个非常喜欢思考的孩子. 另外,据说她们班是她们年级最不老实的班,上课气氛异常活跃, 年级的示范课大多是在他们班进行的.
“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晚十一点半睡算早的,十二点半也时常会有。早上六点半再赶到学校上早课。天天埋头写一大堆卷子。整个人面无表情,说话声儿也提不起来,根本没有力气。”与刘艳红老师一样,这种题海战术,我也是非常反对的.“学习要掌握技巧,不能这样死学.” 把知识学活,最终变成自己的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 如何改变孩子"题海战术"的现状?
刘艳红老师的孩子似乎已经接受了老师题海战术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会选择认同孩子的做法,因为这样孩子至少不会陷入题海非题海的纠结.如果父母确实想让孩子有所改变,那要做到几点:首先父母要认同孩子现在的做法,接受孩子,这是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基础;其次,要让孩子认同作为父母的您或你们.如果孩子不能认同您或者说您对他学习上帮助的能力,他是不会接受您所说的,更不会接受您所打的;第三,要有具体可行的办法,不能只是说一些大的概念,让孩子无从着手.父母只告诉他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经验”四个基本,对孩子来说就比较陌生了.孩子可能不知道或者不愿意区分哪些是基础知识,哪些是基本技能,那些是基本方法,哪些是基本经验. 老师的题海战术,孩子知道怎么去做,父母的四个基本,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做. 要孩子接受四个基本,父母需先加入到孩子的题海中去,看孩子都做些什么题? 这些题是否可以归类,是否可以做一归三,甚至做一通百. 这样做了,才能走近孩子,了解孩子.除此之外,家长要有"具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经验的东西,譬如一本好的教科书,一套好的习题册等等.要有一段时间每天陪着孩子做,或者父母先做之后再给孩子,让孩子知道您在他学习上的能力.考虑到孩子现在繁重的学习任务,父母要先少后多,一点一点地让孩子感觉到这样做比老师的方法好,确实能够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这样,可能会有针对性地逐步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这样做,家长岂不是很累吗? 是很累.我在姑娘初中期间,为了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师总强调考点问题,孩子有段时间只学考点,老师是这么教,家长不管,孩子只能听老师的. 当我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沿着初中教育到高中教育到大学教育到小学教育到幼儿教育的轨迹,阅读了自己能够找到的 所有古今中外大小名家关于教育的书籍. 最后发现,0-12岁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还曾经一度每天去公园或早教中心观察孩子们的反映,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及其科学性.甚至与几所早教中心联系过合作事宜.还碰到过一些令人尴尬的事,以后再说. 所以有人说”养儿就是养自己”.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一方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其实是在体验我们的父母是如何辛苦地抚养我们的.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都没有做过父母,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一个成长过程, 所以也是在养自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