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立先生: 您好,您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获资助。您还将收到一封通知填写计划书的email,其中包含登录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请按照要求及时提交研究计划书。 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与单位科研处或基金委联系。 地球科学部一处(地理学科)冷疏影 为了使科学基金评审工作更加客观、公正、透明,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我们把同行评议意见全文反馈,该意见仅供您参考。 关于你的项目的同行评议意见如下: <1>申请人对巢湖及我国东部全新世环境变化尤其是东部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成果,计划在前期取芯和研究工作基础上,侧重研究早中全新世气候变化,探讨巢湖此间气候事件的年代及其区域响应机制。项目的选题体现了申请人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科学意义明显,探索性较强。尽管该申请书提出的主要研究目标清楚,而且申请人从2008年起,就参与发表或以第一作者发表了早全新世以来巢湖沉积环境的文章,但提出的研究内容、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却明显需要改善:(1)预钻取的湖泊岩芯从照片显示看到的岩芯质量似乎不够高(用GXY-1工程钻机不是理想选择,必要时可用于钻取湖底5-10m以下岩芯),这样很难实现气候记录的高分辨率;(2)申请人对巢湖沉积系统和已经取得的岩芯信息缺乏应有的理解,这会对实现既定科学目标有较大的影响;(3)有机碳、氮指标很有用,但vario EL III测氮可能不够准确;(4)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全新世沉积岩芯的粒度、磁化率、孢粉资料?(5)如果不敢质疑湖岸ACN钻孔研究结果,该申请项目就难于取得突破性创新研究成果。总之,只要整体研究方案完善了,相信申请人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2>1、创新性、研究价值 该申请拟开展对安徽巢湖钻探,研究早中全新世以来气候事件古湖泊记录。 早全新世的正式提法源自Wolker(2008,2009,2012)关于全新统与更新统界线层型报告,以11700 为全新世开始,11799—8200 a 为早全新世。中国地层指南及地层指南说明书(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全国地层委员会,2002)使用的是10 ka作为全新世的开始。从近海到滨海平原层序地层研究看,15—16(17) ka作为冰后期开始更合适;在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浦东钻孔见到测年14500+-450 a BP 泥炭,符合层序地层研究认识。在东部平原区,局部积水环境或提前形成可测年材料,如北京山前全新世在1970年代末期即最早获得13 ka 数据。目前巢湖地区获得日历年龄9565+-40 a BP 测年,接近11 ka了。故而项目名称中所言早中全新世是国际新进展。 巢湖湖底同样有相当末次盛冰期低海面时期的灰绿色或黄褐色硬土层沉积。申请书诚实地展示了已经获得钻孔柱状图,与评议人了解的该地地层结构相符。 巢湖地层孢粉学研究已经报道,现在的申请项目本质是对巢湖钻孔进行碳氮同位素、有机碳氮测试研究。类似工作在长江河口地区已经开展(唐珉等,2006,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5期),但由于处于河口区出现很多不确定的结论。巢湖位于一个构造盆地部位,可能会有稍好的结果,故而该申请书有很好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2、研究内容、目标、拟解决关键问题的综合评价 该申请是对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巢湖西湖区中心若干位置钻探,对钻孔沉积地层进行碳氮同位素、总有机碳氮含量测试研究,研究内容恰当,目标明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后期数据处理方案正确。 3、整体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 整体研究方案步骤清晰、可行。已有合作单位安徽省地调院配合,拟在西湖区钻探。采用分析测试多为常规方法,无何难度,易于操作,可行性强。 4、前期工作基础、研究条件、经费预算 申请人有很好的科研潜质,已有多篇论文在国外SCI发表,前期在拟研究巢湖已有数个湖中钻孔岩芯材料,预研究开展了14C测年,获得初步认识,所在单位有较好的科研条件,经费预算合理,野外租船费已设计。 总体评价:优 <3>巢湖是位于东部季风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所在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沉积环境相对封闭,是该区域能够作为早、中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素材的不多的湖泊之一,对于该湖的沉积记录开展研究对于该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历史有重要意义。项目计划通过湖泊一系列岩心的碳氮元素地球化学、粒度、磁化率等指标重建巢湖地区早中全新世气候环境,项目的总体设计合理,申请人的前期预研究比较充分,相信可以完成预期的目标。 项目的关键是理解碳、氮地球化学指标的气候环境意义,建议加强指标现代过程的研究,以及与其他可靠代用指标的对比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地球科学部地球一处 联系电子邮件地址:liuzg@nsfc.gov.cn (ISIS584763SN:5141173)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