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外交政策一贯强调和平解决冲突,这种理念似乎可以用来分析一下我们应对地震灾害这样一种特殊的战争。
我们战胜过无数的自然灾害,但是面对地震,我们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然而付出的代价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战争在进行一次次发动的美国也是最忌讳的。所以,美国的战前准备是最充分的!
在汶川地震,救人基本代表了救灾;在王家岭矿难,我们听到我们的领导强调救人第一,不惜一切;在玉树地震,温总理发出了救人第一的指示。
听到这些,也许我们应该激情百倍、斗志昂扬地投入到救灾中,但是我还有一种心酸的感觉。我希望面对地震时,我们不需要忙于救人,我们都能够在地震中自善其身。
是什么让我们受到生命危险,绝不是摇晃的大地,绝不是撕裂的地裂缝,绝不是轰鸣的地声;有人被滚石砸死,有人被滑坡掩埋;但是,多少生命却是被自己视为生活最重要的房屋所夺取!
如果告诉你,也许你今天花了所有积蓄并准备背负30年债务的栖身之所,明天就是你的杀人凶手,是不是很残忍?!看看汶川地震倒塌的房屋,看看玉树倒塌的房屋,看看西部的土房、西南山区土木房,即便是中国东部的江西九江,在2005年不到6级的地震中都有民房倒塌。你是不是想检查一下你的住所是否足够抗震,如果你是一辈子只能一次置业的,只能认命吧;如果你有充分的财力或者获取财力的潜力,你可以尽早找到你的安全。
是的,在抗震救灾的战争之前,我们最好的战争准备就是建好抗震房屋。我们不需要能抗摇晃的房屋,只需要它在地震振动的数分钟之内挺住!如果趴下,就是残酷的,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却最不想看到的。
我们还没有富裕到每个人都住上抗震的房子,我们还没有富裕到短时间把所有的杀人房推倒重建。这样着实也不好,到时我们的建设部统计出来的数据会发现,我们的房屋使用寿命会比现在的30年还要短很多。我们购买的美国国债都取回来盖房子,人家会说我们很自私、威胁美国利益、危害世界安全。
地震了,我们需要第一时间救人、第一时间评估灾害、第一时间恢复生活生产。经历了汶川地震,我们的应急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这是无容置疑的,这是汶川地震留下来的教训。遥感飞机24小时内就获得资料并交付救灾使用(http://www.ceode.cas.cn/xwdt/ttxw/201004/t20100416_2823264.html);地震参数与物理过程、地震地质构造背景等资料第一时间提交使用;地震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救援队第一时间装备出发;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各个省级消防和救援队伍利用交通优势,第一时间到现场。
其实,只能说我们进入战争状态的能力提高了。所谓战争,古人就知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面对杀人魔头-脆弱房屋,我们了解了吗?我们能第一时间拿出震区建筑规划图吗?我们能在现场第一时间了解具体建筑结构吗?我们应该可以,所有的建设都是规划批复了的,所有的房屋都有结构登记;所有房屋都有详细的测绘。不信你看看你的房本吧。当然,像我一样没房的就只能参考一下别人的。当然,我们需要的很多数据,我们的建设部门很多是统计不出,但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是,房产开发商、银行等需要的数据他们可能能统计出来的。
很显然,我们的遥感应急反应速度再快,也比不过现成的GIS系统(其实数字城市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或许,理想的应急模式可能是:
1、基础资料收集(一小时以内)
收集地震参数、地震地质构造、建筑、生命线工程、地理地貌等
2、震害预测(2小时以内)
结合地震数据和构造数据反演地震动,结合建筑、工程、地理地貌等预测震害分布
3、现场应急
根据地理地貌安排交通,根据震害预测部署救灾力量,根据震灾部署救灾方案
4、震害评估
调查实际震害,核实震害预测,深化震害预防、应急认识。
我们的应急能力有提高,但是,数字化时代,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们缺的是核心的,建筑信息!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信息补上,我们的抗震救灾战争也可以进入信息化。
但是,回到主题,我们不是希望在我们的信息库看到狰狞的杀人魔头,而是和谐、和平的景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