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生毕业前要不要发文章?这个问题争论已久。赞成与反对的呼声旗鼓相当,各执一词。
赞成者多为有项目,有团队,成果颇丰的导师,不乏认真负责的导师,或新导师力图证明自己,把研究生论文作为标志性成果或是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重要一环。
反对者情况则较为复杂。大牛不是不要文章,而是要高水平大文章,对小文章根本不care;而不负责(疏于指导)或能力低下(缺少经费条件没发过SCI文章)的导师只是为自己找借口而已。
不要求发文章吧,混文凭的增多。要求发文章吧,造假的增多。但多少能筛出几粒“金子”。
我认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个人诚信的缺失。导师是否负起责任,学生是否努力做科研本来是不需要讨论的话题,但现实似乎都成了问题。社会大环境给高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文章成为制约师生的不二“法宝”。
靠个人诚信显然是保证不了研究生质量的。导师不但要敬业还要有能力。学生不但要努力还要有头脑。这两方面的契合才能使研究生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否则,要么累死学生,要么累死导师。文章只是目标实现的“副产品”而已。
强行要求文章,只会在压力下鼓励造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同样重压之下必有窃贼。如挂名文章,没有任何实质贡献随意挂名搭便车,甚至干脆把其他人的工作“汇总”到学生身上,使其成为第一作者;抄袭剽窃,弄虚作假;只会使学风更坏。
谁最在意或刻意追求文章?把文章当回事的人,把文章与个人利益挂钩者。
管理者!一个学校的研究生主管部门希望用研究生发好文章,多文章,快文章来对学校表明“真抓实干”的绩效。那叫不出文章就下台。
导师!因为部分导师有提职晋级,申报项目,奖励和业绩考评的压力与需求。甚至出现个别导师为了追求文章数量和质量,不惜压学生,让学生延期毕业的怪现象。那叫无利不起三分早。
学生!识时务者为“俊杰”。知道评奖学金与文章挂钩者,可将本科阶段实验整理成文章,一入学就投稿发表,在低年级同学中占得先机。那叫投机导向。还有规定必须有文章方能毕业时,学生才会感受到压力而发奋,那叫不用鞭子不奋蹄。
管理者,导师,学生们都在算计着文章与个人的利害关系。。。文章成了获得功利的工具。
真正做科研的师生们把精力集中在研究对象上,反而不那么关注文章,因为迟早会发表的(那都不是个事),那叫不用扬鞭自奋蹄。然而在现实中又有几位能做到如此淡定呢?绝大多数硕士生的文章是在毕业后发表。硕士生若真的能在毕业前发表文章实属佼佼者或幸运者。而现实一些成为投机者或造假者,是喜悦?是悲哀?文章质量是否应该比数量更重要?
与其在发不发文章上吵来吵去,不如做点扎扎实实的事。抓源头和出口。
1.把好研究生入学关
控制规模。严格筛选。宁缺毋滥。此关不严,放入一些“混”子,是毕业时的“麻烦制造者”。
2.把好导师资格认定关
无项目,无经费,无实验条件的老师不能做导师。指导过的研究生(3届以上)仍无文章发表者不能继续做导师。年轻老师可在团队学科带头人指导下先做副导师。待条件成熟后转为正式导师。此关不严,不合格导师岂能培养出合格学生?
3.把好学生中期考核关
中期考核不过关,劝其退学,要坚决实行淘汰制。不要等到毕业时。此关不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我认为做好这三件事,会大大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文章真的不是个事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