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再谈查重率 精选

已有 4385 次阅读 2025-3-26 09: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查重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审查工具。其应用背景与学术不端行为泛滥有必然联系。于是一些网络公司推出查重软件迎合决策部门。受益人是软件开发商,期刊,出版社,管理层,而受害者是作者,研究人员和学生,既要付不必要的查重费又要承受误判的代价。查重是机器代替人脑,懒政不作为,商业营销的典型。

查重的本意是好的,但其过度使用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一旦通不过就意味着学术有问题。不仅影响论文通过与否,还可能影响人生。近年因查重导致论文被拒,研究生不能按期答辩毕业的案例比比皆是。

查重率是衡量学术论文原创性和学术诚信的重要指标。了解查重率与学术不端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查重率,也称为相似度百分比或抄袭率,是指在学术论文、文章或其他书面作品中,与已发表或已知来源相似的内容所占的比例。查重率是衡量学术论文原创性和学术诚信的重要指标。高查重率可能暗示学术不端行为,但并不一定等同于学术不端,它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个警示信号。

查重率有其局限性。一是误判。不能自动判别目标论文与被重复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也无法判断作者是否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二是依赖性。过度依赖查重软件可能导致学术规范的弱化,使得学术诚信成为可以操控的量化指标。若一个学者从事一个狭小领域研究,在他所发文章中前言部分必定会出现类似重复的背景描述(自引),如同编写教材,某一公认的学说一旦被认定,不能随意改写,否则有可能产生歧义。因此改写避免查重率高的做法实际上是玩文字游戏罢了。通常情况下,高查重率可能表明论文中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这是因为高查重率意味着论文中有大量内容与他人作品相似,这可能涉及未经授权的复制或引用。然而,低查重率并不一定意味着论文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如果内容逻辑和表达高度一致,仍可能被判为抄袭。

除了主观故意,查重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文献综述中直接复制粘贴原文内容,即使有所修改,句子结构和用词仍高度相似;在不同部分使用相似的表述和语句,尤其是在介绍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时;论文内容过于依赖已有文献,缺乏自己的独立分析和创新思维;将自己之前撰写过的文章或报告内容直接用于新的论文中,查重系统会将其视为重复内容;某些领域的专业术语和常用短语在多篇文献中普遍存在,可能导致查重系统误判为相似。

查重应作为学术诚信的辅助手段,而非唯一标准。若是功利投机心理做科研写文章,再多的查重也无济于事。学术不当与学术不端模糊不清,错杀的可能性与不端者的侥幸将继续上演。管理者能否从根上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绝非倚靠人工机器人那样简单。不应简单把学术作品交由机器“量化”评判!良心不能用称称。

学术诚信的核心在于研究者的道德责任与态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479338.html

上一篇:谈高校教师退出机制
下一篇:写论文不能完全指望AI
收藏 IP: 183.63.97.*| 热度|

16 王从彦 檀成龙 崔锦华 毛善成 汪运山 郑永军 张珑 杨正瓴 许培扬 汪凯 孙颉 王涛 孙南屏 谢钢 乔中东 guest3011518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23.72.65.*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3-27 06:16
评价体系扭曲:量化考核机制催生论文生产流水线,与查重系统形成畸形共生关系

创新抑制效应:学者为降重采用"语序调换""同义替换"等技巧,实质损害学术表达质量

代际公平问题:非母语研究者因语言表达差异更易触发重复警报,形成隐性学术歧视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构建三维解决方案:技术层面开发基于语义理解的智能检测系统,管理层面建立学科分类的弹性阈值体系,教育层面强化学术写作的全流程指导。日本文部科学省推行的"查重解释说明制度"值得借鉴,允许作者对检测结果进行学术合理性申诉,这种程序正义的补足或许能缓解当前的机械审查弊端。

学术诚信建设本质上是学术共同体自治的过程,当技术工具从"裁判者"回归"辅助者"角色,才能真正守护学术创新的本源价值。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29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