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有个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年龄段(30-60岁)
30岁——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在高校当老师,做科研,带研究生,从青椒到退休,是每一位老师必经之路。也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
一个老师的成长过程,除教学外,就是一个科研旅途。
做科研,选准科研方向很重要。一旦确立方向,不要轻易更改。
做科研只有坚持一个方向才可以做深入,出系列文章才能算是专家。我从1982年至今从未换过方向。期间虽遇到波折,但我矢志不渝,一直坚持到今天。7项国基,百余篇论文都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得到同行的认可。
有些人没几年就换方向,植物,动物,人,老鼠,什么都做,追踪热点,什么文章都发,谁知道他做什么?
打一枪换个地方本质上是投机混饭吃,无论发多少文章,顶多是杂家。
频繁跳槽只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也算不上踏实做事的科学家。
带学生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你的助手,出数据的工具。要让学生体会科研的艰辛和乐趣。教会他们独立(思路,方法,写文章),并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成为独当一面的科研人。
现行的科研体制和考核评价,让年轻的老师们失去自我,只能跟着感觉走。若到了40岁还没有稳定的科研方向,独立的研究领域,就只能随波逐流。
任何以功利为目的的文章都只是昙花一现。为了发文章而做科研与讨生计没什么两样。
时光如流水。不要频换方向,不要频繁跳槽,踏踏实实做科研。冷门也好,热门也罢,只要肯钻研,相信一定会有所成就。
稳定的科研方向加上耐得住寂寞是成就科学家的唯一途径!
上世纪80年代的人记得一句话:莫让年华付水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