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项目对科研人来说至关重要。有限的经费应该资助谁?
高校院所近年引人力度增大,但也带来一个问题。一些有点资本的人频繁跳槽,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捞好处。这种现象在地方院校尤其严重。
正常的人才流动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单位花大价钱引进的人才若还没有为单位做贡献,就频频跳槽,实际上是助长了投机行为。据我所知,有个别人10年间换单位2,3次。每换一次都得到房子,补贴等大笔收入,俨然把跳槽当成致富的捷径。
频繁跳槽带来的恶果是单位利益受损。几百万的设备有的成了一堆废铁。更有甚者,一些跳槽者每跳到一个单位,还可获得大笔项目经费。而有的新单位,明明自己不具备科研的条件(实验室,学位点,招生指标),只是为了撑门面,也不惜重金四处聘人,好像请来个救世主一般。
跳槽者基本特征是有点小资本,如留学经历,发过几篇高因子文章,有帽子头衔等。
从实验学科来看,一般情况下要做出像样的科研成果至少需要5年(短期结果只是跳槽者原来的积蓄,没两年就会枯竭)甚至更长。
从建实验室,到招生培养,再到出成果,需要较长的周期。可是设想一下,若实验室,招生条件不能满足,即便有了科研经费,怎么出成果?难道要靠四处“合作”不成?一旦单位投入设备经费,你跳槽一走了之,这不是骗子行为是什么?
因此,在科研项目方面建议国家基金委及科研管理部门严把项目申请关。对于频繁跳槽者建立黑名单,不予资助。以免把有限经费资助给那些投机者,而真正长期扎根单位,踏踏实实做科研的老师却得不到应该有的资助。
做浮萍还是守护者,是判断一个科研人人品的标准。频繁跳槽者其实也是一种不诚信行为。将个人利益放在科研之上的人,你能相信他的科研水平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