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读书那会儿,没听说把导师称为“老板”的,即使师生出现矛盾也只是性格或研究思路的差异。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师生关系却被师生相互诟病。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生数量还不是太多,导师经费也有限,实验室条件简陋,但科研热情不减。研究生在实验室或图书馆的时间远比现在长。师生为了科研同一个目标而求索,相处和谐,合作愉快,不少成为忘年交。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导师越来越年轻化,留学的博士越来越多,非升即走压力山大。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经过层层应试选拔,入学时早已失去了科研动力,心理压力前所未有。导师要考核,学生要文凭。追求功名还是探索未知?理想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个性张扬还是家国情怀?人的欲望,情感与理性?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些冲突使师生矛盾变得尖锐,负面新闻不断。
年轻导师经验不足,热情高但心急;学生自我意识凸显,功利心强,缺乏逆境应对。二者很容易因价值观不同,意见不合,沟通不畅引发矛盾。
感恩教育的缺乏是师生矛盾的另一个原因。很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一点委屈受不得,认为谁都应该宠着他(自己把自己当小孩)。一旦被批评就记仇报复。自我膨胀,是非不清,对导师安排的工作不满时,就以“剥削”“打压”等借口转移,却从不反思自己。
学校管理层面扭曲了以生为本理念。在不出事前提下,满足一些学生不合理诉求。师生矛盾激化受到伤害的往往是导师一方。高悬的“师德”利剑导致老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
纯粹的师生合作关系变成利益交换关系是师生关系演变的根本原因。老师是教育科研工作者,老板是企业经营者,把导师称作老板就是师生关系畸变的开始。
价值观教育势在必行。老师做科研为了什么?研究生读研为了什么?师生矛盾很多不是学术问题,而是价值观问题。还有学校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教会如何做人?这些问题解决了,师生关系才能重新回归正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