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理想的学术会议应该是什么样子

已有 2955 次阅读 2021-10-26 15:2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会议本来是同行学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然而近年来各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频繁(据说科协对学会有要求,必须每年开一次全国会议),并向超大型发展。动辄几千人的会议,耗资巨大,而实效如何?

很多会议被学术寡头垄断话语权,大会报告都是学会理事以上的人。有头衔的报告往往虚多实少,作秀而已,甚至讲的内容也都是以往的工作。一个会结束,马上又去另一个会做同样的报告,赶场子一般。会议组织者对大咖情有独钟,好像请的名人越多,会议影响越大。拍照第一排都是领导和学术“权威”,按职务大小,资历依次就座。特邀报告都是有头衔的人,而普通老师和学生连报告机会都没有,只能墙报展示或摘要。会议成了社交圈子,混个脸熟,结交大咖,建立关系。国内科学院,985大学经费充足,一开会十几人几十人的团队倾巢出动,与地方院校只有1,2人出席形成鲜明对比。大型会议由于参会者科研领域不同,上百篇报告和墙报,想找小同行交流很难。听报告者专注的少,看手机拍照片的多。讨论时间不充分,甚至没有讨论,讲完就离开,像完成任务一样。深入的学术交流根本没有。往往开幕式人最多,到了分组会会场变得冷冷清清,会议结束前,大多数人都跑的差不多了。颁奖也都是大咖的学生,普通院校只有当看客的份了。

学术会议应该小型化,专题化,使真正的同行有充分交流的机会。应给与每个参会者有发言和讨论的机会,这样才有实效。几十人的会远比几千人的会更有意义。会期1天足矣,围绕1,2个主题,广泛深入的交流。应照顾到地方院校和基础薄弱的学校,他们更需要扶持。否则他们的科研永远不可能进步。

与会者应带着问题参会,积极参与讨论,寻求同行的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报告者应着重科研思路的讲解而不是只展示结果,炫耀文章的级别。把精力放在科学问题上面才是正道。人人有所收获,学术会议才名副其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309547.html

上一篇:中国科技超越欧美了吗?
下一篇:论文工作的误区
收藏 IP: 183.63.102.*| 热度|

19 段含明 李宏翰 帅凌鹰 尤明庆 冯兆东 周阿洋 雷洋 彭友松 郑永军 晏成和 史晓雷 汤茂林 姚伟 代洪华 牛凤岐 高友鹤 吕健 王启云 苏力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