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22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学术出版业巨头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Elsevier 旗下拥有ScienceDirect和Scopus等著名学术数据库。2020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数据来源,采用软科(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遴选方法,最终得到4023名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分别来自373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其中高校296所,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门类中的84个一级学科。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成为大赢家。不少学校以此作为排行榜,人数多的欢欣鼓舞,人数少的自惭形秽。
然而,仔细分析一下高被引学者榜单,会发现一些特点:
1. 每所大学都有一些牛人(帽子头衔),但是上榜的人选并非都是这些人。有些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脱颖而出。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人才的判定标准也需要反思了。
2. 学科分布不均。有些学科人数多,有些学科人数少。或许与学科大小,热门冷门有关。
3. 与影响因子不完全挂钩。有些入选者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并非很高,但一定是主流刊物。影响因子高并不代表引用率高。与研究领域,学科方向,研究内容的关注度有关。
4. 高被引是每年一评,具有动态波动性。看一个学校的高被引要看其连续性。如同基金一样,每年获批数都不同,有多有少。要看多年总量。
因此,在破五唯的形势下,中国高被引学者从纯论文影响力的角度遴选学术人才,标准客观统一,有利于视角多元地看待人才,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价老师的科研没有统一的标准。除了Elsevier,汤森路透的ESI也有高被引。并不是每篇论文引用次数高的就是高引论文。ESI由于采用了对每一位作者的贡献都给以统计的方法,即一篇n个作者/机构/国家合作的论文,将被统计n次,因此能很好地表现出每位学者对国家、机构的学术贡献程度,是体现国家/地区、机构国际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志。
话说回来,任何评价体系都有利弊。高被引也只是一个选项。入选者固然可喜可贺,但决策者千万别又创造出一个新的“唯”。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