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墨之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墨人刘

博文

酒囊饭袋(1)

已有 6903 次阅读 2007-6-21 20:47 |个人分类:系列散文:器官自然史|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如果我不在餐盘里,就在去往餐盘的路上;如果我不在餐桌旁,我就在寻找餐桌。这就是动物界的生存法则,所有动物无一例外都得遵守,前者指的是被捕杀的弱者,后者指的是虎视眈眈的茹毛饮血之徒。不要认为残忍,以食物为中心的相生相克,是这个世界之所以生机勃勃的主要原因。

        子曰:“食色,性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动物的一生都是围绕着这两样东东打转。当然了,最终还是得回归于性之上,活得久并不一定代表成功,生得多才是关键。虽然性是第一要义,但尽可能活得长久,却是子孙遍地的重要条件。最起码,一个在性成熟之前就过早夭折的个体,并不能认为它们曾经在世界上溜达过。所以,动物们应该鼓足马力,为交配而生存。

        获取尽可能多的食物,并且在获取食物的同时保住性命,是进食的根本原则。在这个伟大原则的指引下,尽可能扩大消化道的容积成为了当务之急。考虑到体型和运动,动物们只能采取绥靖政策:让消化道部分膨大,作为临时的食物贮藏之所。这个食物仓库,后来被辈分最低的人类称之为“胃”。

        胃的位置,最起码应该满足如下几个条件:第一,既然是作储藏之用,自然应该位于消化道的前端;第二,不能太靠前,以免奔跑时把食物甩出体外;第三,避免休息时压迫心脏,如果它有心脏的话。以上三点决定胃应该位于食道和小肠之间,隔着膈肌与心脏遥遥相对。

        上面说的是哺乳动物的胃。在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上,那些制约胃的摆放的因素都不存在。腔肠动物如水母、珊蝴虫之辈,在身体中央存在一片虚空,用以储存和消化食物。这个肠腔,只有一个出口与外界相通,也就是说连肛门都没有。腔肠动物显然受到了某个神灵的诅咒,生的孩子都没有屁眼,但此时已经有胃的萌芽了。鉴于肠腔的形状和功能,它又被光荣地冠以胃腔的称号。

        真正意义上的胃是从环节动物开始的。遵循以上原则,蚯蚓的消化管前端咽以下某个部位开始膨大,用来作为食物仓库。似乎为了掩饰自己的大胃口,这个结构改名换姓,自称为嗉囊,在蛭类中尤其夸张。蛭以吸食动物的血液为生,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自然必须有一身高超本领。金钱蛭的胃成对排列在身体两侧,量多且大,只需要饱食一次,接下来的几个月就衣食无忧了。表面上看来,生活在兽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的蛭类,貌似机会主义冒险家,其实在大胃的帮助下,它们的风险并不太大,看看现在它们的繁荣昌盛就可见一斑了。

(图1:显微镜下的蛭前端,注意视野右侧分布在消化道两侧的成对盲囊,那就是血袋。)

        蛭的嗉囊虽然很令人反感,但已经体现了胃的重要特征:弹性。在小篆中,就是一个肉皮囊的形象:上方是袋子,下方是表示肌肉的“月”字。在胃壁平滑肌的帮助下,胃变得能屈能伸。以人为例,空无一物时,胃只有50ml;可您千万别认为里头只能盛一两酒,在食物的刺激下,平滑肌会自动舒张,以腾出更多空间。人们可以轻易在胃内盛上一升的食物,撑一撑的话甚至可以多达四升,相当于8瓶啤酒。知道了这个数据,再考虑到米饭的密度,那些短时间内进食6千克咖喱饭的大胃纪录,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说到食量排行榜,人类连边都沾不到,哪怕由能够把北大排到世界前十四的机构来排名,要想挤进去恐怕也是无能为力。非洲象作为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食量颇为惊人,每天必须吞下150千克植物。这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对于耐性的考验甚至超过牙齿。至于现存的大胃王,当属蓝鲸无疑,有人曾在一头蓝鲸的胃内发现两吨磷虾,相当于40人的体重。

        这些大块头的大食量是有理由的,推动如此庞大的机器正常运转,当然需要巨额的经费支持。比如露脊鲸,普通的一天巡航,就需要消耗50000卡的热量,相当于200个汉堡(麦当劳乐翻了)。所以,那些对北大等校获批18亿元的财政拨款而感惊诧莫名的人士,实在是因为见识太少啊,毕竟人家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呢。建议上述高校在多如牛毛的某国际会议的角落里安排一个位置给他们,让他们见见世面。或者,带他们去坐坐食堂里的观光电梯也好呢。

        当然了,在绝对食量的排行上名落孙山,并不妨碍咱们意淫,毕竟我们受制于体型嘛。同样的道理,哪怕以前总是榜上无名,可人家毕竟还是中国第一呢。更何况现在有“国际爬行榜”在手,对于申请经费也是多少有所裨益的。

        遗憾的是,在另一个排行榜上,也没有人类的骄傲之处。人的最大食量只相当于体重的1/15,这个数据居然已经是人的极限了。在别的动物面前,人类更应该显得无地自容。

        以下这些,都可以在排行榜上觅到它们的身影:
    蝙蝠一夜能消灭超过3000只蚊子,蝙蝠胃可以存储相当于它自身重量三分之一的昆虫。
    蜂鸟补充体力的过程,本身就是高能耗活动,在这个被诅咒的循环怪圈中,它一天消耗的花蜜与体重相当。
    有一种尖头鼠,体重是哺乳动物中最小的动物。但它一天内能够吃下相当于体重四倍的食物。一只我这么大的尖头鼠,每天得翻200千克的垃圾食物,实在是很困难,幸好它们都不愿意长大了。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大概的规律,体型越小的动物,最大食量占体重的百分比似乎越大。如前所说,食量当然和它们的新陈代谢有关。至于新陈代谢和体型的具体关系,您可以询问任意一位新生儿的母亲。

        然而,该排行榜的状元,夺冠的理由却恰恰相反。即便有貌似很能吃的蛭在前铺垫,蜱的食量仍可惊掉你的大牙,对于蜱,我们已经不能用大胃来黯淡它头上机会主义者的光环了。它们在长达10年的时间内守株待血,逮住机会就大吃一顿。这可不是普通的暴饮暴食,这一顿相当于我吃掉半只成年蓝鲸:体重的600倍。仗着自己小巧的身躯和冰冷的体液,再加上胃的高绝容量,蜱的绝食最高纪录长达18年。

(图2:吸饱血液后的蜱的体积可达空腹时的20倍之多。)

        胃的弹性和容受性,使它可以轻易完成食物储藏的功能,但是有些动物根本就没有胃,这可怎么办?鸭嘴兽就是这群无“胃”志士中最有名的,它的食道直接和十二指肠相通,中间并没有膨大的胃部。不得已,它只好把食物暂时储存在脸颊囊中,细细咀嚼,磨成粉碎之后再咽下。我暂时无法从鸭嘴兽口中得知:到底是先缺失胃,还是先发育出脸颊囊,或者同时发生,因为现在正值南半球的冬季,鸭嘴兽先生还在冬眠呢。

        作为消化道的一部分,胃中储存的食物迟早要被机体所消化,这种功能对自私的大多数动物没有不妥,但是对于社会动物的蚂蚁而言,却是一个大难题。所以蚂蚁必须发展另外的储食器官:自己的身体。在严酷季节来临之前,部分蚂蚁会吞食大量的蜂蜜,并且储存在腹部,成为蜜罐。蚁群缺粮时以之为食,可以坚持长达半年。蜜蚁是应该被记住的伟大人士,不过目前而言,它们的美味只被澳大利亚的土著所铭记。

    胃的大小和食量有关,而胃的结构却和食性关系最密切,这是下一篇的内容。非常欢迎您吃饱饭之后,看我的扯淡之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3576.html

上一篇:专业尿官
下一篇:酒囊饭袋(2)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8: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