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浮华
四、这就是人文精神(社会篇)
要我说出什么叫“人文精神”我未必能答得准确。但当我看完《那一刻,爱披着欺骗的外衣》(作者:陶洁。——《做人与处世》2007.4)时,“人文精神” 这四个字从我的脑子自己蹦出来 。
《那一刻,爱披着欺骗的外衣》写的是在美国一个州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一个叫小乔治的五岁男孩儿由于离劫匪最近,成了劫匪手中的人质。当狙击手从不同角度的三颗子弹精确的击中劫匪的头部,小乔治从劫匪的胸口滑落下来的一瞬间,鲜血溅满了他的身体。血人一样的小乔治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地呆立在那儿,傻了一样。离他最近的谈判专家尼尔森跑过去把他高高地抱起来。面对蜂拥进来的人们和无所不在的媒体,尼尔森突然高声喊了一句:“演习结束!”所有人都愣了,“是的,演习结束了,这仅仅是一场演习。”他认真对着人们和媒体大声地说。“妈妈,这只是一次演习吗?”小乔治惊恐迷茫的望向妈妈露西。尼尔森趁他不注意对露西挤了一下眼睛。领会了的妈妈与几个警察都赞扬小乔治,说他表现得非常好,应该获得警局颁发的勇敢奖章。这时所有的人似乎都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全都表扬他刚才表现实在是太好了。此时小家伙苍白的脸才有了血色。第二天当地的媒体集体失声,对银行抢劫案只字未提。就这样,镇上所有的人“合谋欺骗”了可爱的小乔治。恐怖事件没有给他留下心理阴影,他能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国人开口闭口谈与国际接轨,我们接轨什么?文化技术还是GDP?还是老百姓口袋中的钱?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真正的人文精神没有真正的人文关怀,经济发展了又怎样?技术进步了又怎样?我们富了又怎样?我们一样是精神上的乞丐。许多事情我们只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停留在喊口号中。实际上我们做得如何?
请媒体不要再大肆宣扬地震中幸存的孩子,特别是伤残的孩子,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心灵的宁静与抚慰,而不是我们一次次的打扰、骚扰。请我们给一个时间空间让他们可以静静的流流泪或放声的大哭一场。面对不会流泪了的孩子,轻轻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无私无悔的奉献、无言的关怀与默默的祝福胜过万千豪言壮语。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少年英雄”,要说英雄幸存的孩子都是英雄。
什么时候我们的残疾人大多数在街上能像正常人一样神态自若的出现了,我们生理正常的人对他们不会再侧目了,对他们自然而然的提供方便与帮助了;我们能本能的相信陌生人了,会自觉不自觉的对陌生人友善的微笑或问声好;我们能本能的帮助素味平生的人了;“某某的女儿是兔唇”诸如此类的炒作不会再在我们的媒体中出现了;城管人员与小商贩的冲突减少了或没有了,农民工的子女不为就学发愁了......
我们的富人不会趾高气扬而是心平气和,富有同情心,穷人不会自艾自怨而是尊严十足,受伤的小鸟小狗狗有人带回家去疗伤, 人人都自觉不自觉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人文精神这就是人文关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7: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