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c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cs

博文

博士研究之人文:胡耀邦同志从政特点与风格

已有 3621 次阅读 2011-3-17 07:57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胡耀邦同志, 特点与风格

博士研究之人文

胡耀邦同志从政特点与风格

-- 根据秘书郑必坚同志回忆文章整理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在职博士生

 

郑必坚秘书在回忆文章中称,自己从1981年到1986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和担任胡耀邦同志政治秘书。期间,在他直接领导下,参与新时期我们党的创新实践和创新理论的战斗历程中若干次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耀邦同志的可亲形象、音容笑貌,尤其是他那无私无畏、锲而不舍的伟大革命精神,一直历历在目、永生难忘!这里,根据郑秘书回忆文章,总结耀邦同志从政特点与风格。如下:

 

1 善于创新和比喻:

胡耀邦同志对起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稿极为重视。为了调动各方面同志的智慧,当时他采取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就是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和我所在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组成4个很精干的小班子,在他提出的统一要求和明确思路之下,分别进行同步同题起草,以资比较(即多中心研究,汇总分析,择优录用啊)。

 

在这篇讲话的末尾,在阐述拨乱反正的任务尚未完成,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还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艰难路程时这样说:好比登泰山,已经到了“中天门”,前面还有一段要费很大气力的路——三个“十八盘”。要爬过这一段路,才能到达“南天门”。由“南天门”再往前,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向着最高峰“玉皇顶”挺进了,到了那里就好比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

 

他当时还打破常规,确定在发给纪念大会与会者的讲话文本中,附上一张三个“十八盘”的登山路径图,刻意把登山路径之艰难曲折形象直观地描画出来。他说,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给大家留下这个印象!

 

2 定主基调,突出亮点:

他亲自确定重要讲话主要基调(例如:阐述两大观念),突出文件的亮点(例如纲领性文件的最大亮点)。

 

3 起用新人,态度尖锐:

他尖锐指出,必须“起用一代新人,造就一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干部的宏大队伍”。

 

4 常下基层考察,重视弱势群体:

他常下基层考察。他还经常风尘仆仆,奔走祖国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穷落后地区,即老少边穷地区(即现在倡导的重视弱势群体啊)。

 

5 连续制定一系列一号文件:

1982年起,在他提议和主持下,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农村工作的几个“一号文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耀邦同志听到农村干部群众反映良好,高兴地说:“农村工作方面,每年搞一个战略性文件,下次还要排一号。”果然,连续5年,中央每年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问题的。这个重大举措,是何等富有成效地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产力,我国8亿农民由此而创造出何等样的奇迹,已经为历史所证明。记得 1980年代前期,耀邦同志很喜欢《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当年他以少年般的纯真热情在农村与青少年们一起唱响这首歌的感人情景,令人至今难忘。

 

6 重视文件的制定与落实:

他不仅高度重视抓文件的制定,而且高度重视抓好文件精神的落实。

 

7 重视信访工作:

他亲自批阅大量群众来信。耀邦同志在领导工作中有一个极为务实管用的创举,就是持之以恒地抽出时间,亲自批阅大量群众来信。他强调指出:“每个领导干部平均每天都要看一两封有典型意义的群众来信,首长的秘书不能借口爱护首长而任意扣压。” 耀邦同志真正是身体力行,不论是在出访之前,还是在中央重要会议的间隙,乃至在下基层视察的飞机和火车上,他都要挤出时间来批阅人民来信。据中央信访部门统计,耀邦同志从1979年担任中央秘书长至1985年的6年多时间里,共批阅人民来信2000多封。通过批阅人民来信,使耀邦同志从一个重要渠道及时了解到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帮助老百姓解决疾苦。

 

8 自己动手写稿:

他的文章和讲话稿许多都是自己动手,不要秘书代劳。

 

9 少树敌,多交友(即现在的“韬光养晦”):

毛主席曾经考问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

毛主席给出的答案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

您好!

欢迎介绍您在南昌的朋友来看看心血管。

欢迎访问我的科学网博客!

 

胡春松 大夫 在职博士生

南昌大学医学院门诊部心内科

南昌市八一大道463

就诊预约电话(短信优先):1897081680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966&view=huc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6-423263.html

上一篇:胡氏健康生活方式:历史、现状及展望
下一篇:学术活动: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高峰论坛
收藏 IP: 218.65.123.*| 热度|

2 yinglu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0: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