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谈谈回国工作 精选

已有 48625 次阅读 2013-4-4 23:24 |个人分类:出国回国|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工作

   在网上总能看到一些关于回国任教的评论。有些事情,你经历过和不经历过,看法或者视角会有很大的变化。亲历过的人看没有亲历过人的评论,感到不是那回事。至少,当你和知情者聊聊,知情者就知道你有误解,你也会放弃一些成见。

   2009年,我正面临人生重大的选择——是否回国任教?当时不但我纠结,而且我的妻子也强烈反对我回国工作。当时我不但要面对自己,而且要面对我的妻子和她的家人。当我心已有归属后,我不知道如何去说服我的妻子。

   一种说服的方法是渲染“前景远大”——上海的985高校,正教授(一开始院系把我按正高报了上去),将来薪水丰厚。这正如有的学校在开海外招聘会时渲染会给房子。但是那样的说法,我在内心不能接受。因为以利益为诱惑的说法,是对小市民的“小乘”的说法,并且说前景怎么好,也不是事实。事实上,做选择时仅仅贪图利益的话,以后会遇到很大的问题:首先,当别人给你更多利益,你会上另外一条船吗?其次,没有无缘无故的利益。贪图利益,就会被“钩子”钩住。正如《金刚经》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也记不清当初如何说服我的妻子,我只记得我在争吵中搁下一句话:“如果去上海开出租车也行,或者去五台山当和尚也行,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别人能活,我们也能活!”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根本没读过任何和佛学相关的书。但现在看来,我还是有慧根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执著”,只有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别人能活,我们也能活”,我进行了更多的阐述。我说,我们都是上海长大的,如果当初我们没有出国,就会在上海找工作。而现在出了国,为什么不能在上海找工作?为什么学历越高,自己的选择越少呢?

   后来,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选择了一份工作,不仅仅是选择了一份工作,更是选择了一个职业、一个城市、一种生活方式。也许很多人不喜欢大城市的生活,这个完全值得尊重,但上海的生活和美国一般城市的生活的确有很大的区别。上海的建设非常快,改变非常大。可以说,美国很多城市的人口和建筑情况,都比不过上海的一个区。

   很多人说上海的房价高,我刚回来时也非常发愁,但那是基于不清楚的信息。后来被节节升高的房价“逼上梁山”,知道房子不是买不起,而是观念没有改变。凭夫妻双方的住房补贴、出国留学和工作后的积蓄、亲友资助包括祖母遗产,完全能付清首付,余下的就是夫妻双方30年组合贷款,包括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需要改变的观念就是,愿意把每个月一个人的收入去还贷。

   当然,上海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交通拥挤、市民素质比国外差、空气污染等等等等。妻子回国初期常抱怨这个,而我给她讲外国人生哲理书中的道理,Change what you can change, let go of the rest. 我不需要别人愤青对我说我没有正义感,要粪你们自己粪去。我想说的是,很多“大环境”的不如意的地方,不应该成为自己不好好干活的借口。的确,哪怕在我们学校、我们系都有纷乱的事情,但我总有块无形的“盾牌”,就象《心经》所说的那样,把那些烦扰“屏蔽”起来,乘乱做自己的事情,独自寻得一份清净。

   生活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学校里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是生活的必经之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遵循某种客观规律。比如小孩出生了,需要花时间照顾。青年教师各方面的起步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自己也成长了,不能反过来抱怨说都是回国的不好。

   很多不明就里的海外留学生在一些海外网站上说回国的不好,但首先,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能真实吗?其次,博恩-崔西说,成功的人总是说他要的东西,而不成功的人总是说他不要的东西。既然选择了在美国生活,就别老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说回国不好。在说坏话的过程中,不但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且使自己的内心更加阴暗。

   当然,回国也有不好的地方,特别是对有些期望得到什么“利益”或者“优惠”的人。比如有的人在有的地方虽然得了教授头衔,但承诺的启动经费拿不到,或者成为别人组里的高级博士后。就看你是贪图“优惠”而“上钩”,还是怀着“清净心”做自己的事,在工作中成长并且找到一种实在的生活了。

   这几年,我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几个方面的经验:

   1)要“无我相”。在国外博士后出来当上所谓的“professor”,心里挺高兴的。但你要知道,对于title的沾沾自喜会成为自己的拖累。首先,周围的人不服你,或者掂量着你。其次,title是不能当饭吃的。用人单位招你来,你得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无论是上课,带研究生,拿项目,还是承担领导安排的工作。如果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留你何用?所以,我不喜欢别人称我“博士”、“教授”或者“副研究员”

   2)不要执著于“外相”(事物外在的相状)。很多东西都是“外相”,比如启动经费的高低、职称的高低、各种新名词,比如tenure track、评职称代表作制等等。特别是中国人,喜欢说一套做一套。你要是真的执著于事物外在的相状,那就傻了。

   3)脸皮要厚。遇到挫折,不要意气用事想别人的不好,而要从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训。往往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你要是真能分析出原因,你长了不少“经验值”,以后就吃一堑、长一智了。比如我妻子入职后在路边等公交车,有一次上车后,司机说她等在太后面了;还有一次司机见她没有想上车的体态语言,而直接开走了。其他方面遇到的事情多了去了。怎样认识,是抱怨还是从中吸取教训,这是个问题。

   4)要有见识、情怀和境界。有时侯,别以为自己做某件事情(比如吃空饷)聪明,但其实周围的人都知道,也会影响自己。例如,我妻子回国后,我让她先把自己的事情忙完,才正式开始上班。有时侯,你以为占了便宜(比如办了张信用卡,有积分),其实是吃亏。而有时侯你吃了亏,其实“吃亏是福”,不会让你一直吃亏的。做事境界不高的人每个好处都要争取,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利益最大化。你有见识、情怀和境界,自然而然能够让别人感受到你的气场,自然而然会有你的舞台,得到别人的认同。虽然我是副研究员,入职后校内已有6个部门包括复旦学院、校团委、校图书馆请我做报告。并且,说话看场合,不该说话的场合不发表意见,不为一些蝇头小利(比如3万元学科建设费)与人争夺,但在有的场合被叫到了,也要能说得上来。比如我在系里开会,龟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在学校里开会,有时侯轮到发言甚至被领导点名了,也要能说得上来。

   5)想想自己要的是什么。最近读到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都市行者——穿越人生的线路图》,虽然作者不厌其烦地重复同样的观点,并且这些观点我本来也知道,或者在别的书中看到过,但这本书还是值得读者看一看。很多人都很在乎外部的世界,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追求的东西也只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很少有人能向内探求自己内在的世界。探求自己内心的世界,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或者说直觉。做事有境界上的区别。同样是工作,有的人是为了钱而工作,而有的人出于兴趣工作,报酬只是工作的副产物,这就是境界上的区别。虽然做同样的事,但境界不一样,以后得到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6)调整心态,别以为能够怎样怎样。缺了你,地球不会停转!学校里就这样,你要走就走,这里不留,我们学校已经走了几个“杰青”了。别指望“雪中送炭”,这里都是“锦上添花”。最大的收获或者说感悟,就在于:实实在在地融入生活,找到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找到一条生活的轨道。不能光想着回国后能怎样怎样,活着才是王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676982.html

上一篇: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读彭明辉的文章
下一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收藏 IP: 101.86.202.*| 热度|

116 赵星 刘波 戴德昌 曹建军 余皓 李天成 李威龙 廖晓琳 苏金亚 刘安金 贺乐 王善勇 宁利中 岳金星 王志杰 喻海良 罗德海 陈冬生 陈希章 曹聪 陈智文 郑永军 王芳 王德华 刘全慧 唐小卿 王恪铭 王宜强 吴志民 邓汉强 夏少波 林中祥 文文 王枫 刘淼 柳林涛 苏光松 徐大彬 杨海涛 万润兰 吴锦宇 张强 任国玉 赵保明 马仁锋 褚昭明 李学宽 黄彬彬 孙学军 李宇斌 滕立 崔然吉 张文超 茹永新 于锋 王伟 Editage意得辑 李文华 张鹏 郭向云 杨大勇 李凯 吴江文 刘凡丰 石磊 罗帆 张珂良 李正 梅志平 刘敏 崔小云 汪晓军 贾寒 陈绍云 张彦斌 王应宽 张雯霓 王飞 王宇飞 胡锐锋 张星 武夷山 毛进 张晶 梁洪泽 郑春 杜彦君 任清勇 秦逸人 余帆 柳顺义 杨清翠 赵江涛 孙克克 杜碧升 樊采薇 biofans cliffou ly1372153459 liuzhan001st huwater aliala haoye cloud020 dulizhi95 yangwencao shyjl tbudcs songshu123 louiexp suton bumblebee qzdfzzz psax zhokzhok sally20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6: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