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我的科研孙子兵法

已有 9173 次阅读 2008-8-28 11:18 |个人分类:科研教育|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或者博士后,拿老板的钱,替老板干活,本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老板今天出什么点子,你就做什么点子,用劳动力来“报销”工资。但是,如果真得这么不动脑筋干活,只是让老板高兴而获得表面上的繁荣的话,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出了。道理何在?主观能动性使然!做科研不仅仅是做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得到什么结果,做科研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研究哲学,研究理念,管理能力,科研态度,和军事理论,孙子兵法!

 

管理学中有一个术语“目标管理法”,即要树立一个大目标,围绕大目标,把大目标分割为可执行可实现的中目标,再切割为日常的小目标。这个方法也提现在很多介绍科研的书(At the Helm, Making the Right Move)里面。合适的大目标比如:“在未来的五年内,我要成为这一个领域的教授。”合适的中目标为:“未来的一年内,我要把工作A和工作B整理出两篇文章,计划投送Applied Catalysis A和Journal of Catalysis。并且,未来的一年内,我要和律师联系,申请绿卡。”合适的小目标为:“昨天审稿意见回来了,这个星期我必须做这个新的实验,并争取下周把稿子修改好投出去。明天是某会议投稿截止日期,我必须今天把摘要写好。另外,某某样品的比表面没有测,我今天要把它测完。”书上说,我也体会到,好的目标必须要有具体性、可执行性、可评估性,而坏的目标(如:“我要执行老板的点子”)非常宽泛。我体会到,一个研究者,也象开民营企业的经理一样,心里一定要有排兵布阵,不要让导师告诉自己今天该干什么,明天该干什么。成功的科研者自己知道:已经得到什么结果,还需要什么结果才能出文章?现在的困难在什么地方?如何克服这个困难?什么时候这个工作完成?这个工作的意义在哪里?完成以后,大致能投什么杂志?只有有了清晰的框架后,每天的实验,生活,力气都朝这个目标打,无关的事情也会被摒弃。一个好的方法是在纸头上写下一条一条待做的事情,做掉一件划掉一件。每次划掉,心里有中愉悦感,甚至奖励自己去饭店吃一顿,这样能激励自己成为高效的工作者!另外一种方法是每天晚上回去之前把明天要处理的文件(比如开会的征文通知、未完成的稿件打印版、合作者送来的稿件、编辑送来的审稿稿件、要看但是还没有看的C & En News)堆在计算机旁边,堆在桌子上.这样第二天一早来了,就"冲锋陷阵",处理公文。

很多老板每天看很多文献,经常拍脑袋想出个点子叫你试一试。有的点子你不做就知道效果一定不好,即使效果好,也发不了文章,因为根据目前具有的仪器手段无法解释清楚实验现象。如果你不能把握这一阶段自己的“主旋律”、主打方向而被老板牵着鼻子走,今天试这个明天试那个的话,一年下来什么都没有,还搞得自己很累!更何况,很多老板说“试一试”,其实说不定他第二天就忘记了他自己说过的话。你却当真了,屁颠屁颠花了一个月时间做了,结果发现效果不好。告诉老板后,老板要么火冒三丈说:“谁叫你做的?”要么不露声色、一笔带过,说:“喔,效果不好啊。”显然,老板不会自己打自己耳光承认自己出错点子的,但是学生的损失就大了。对策:学生应该先拖着,等老板冷静下来,如果他坚持要做了才去试“一”试。如果他真的serious了,自己会来找你的。那么,什么叫做试“一”试呢?好比说金催化吧,试“一”试就是你在认为不会得到任何好效果的前提下,不用严格控制合成或者测试条件,不用严格控制合成时的pH值,按照老板的点子合成出初步尝试的催化剂,然后在测试一氧化碳氧化活性的时候不用程序升温的方法,而只是在室温,50度,100度打三个点,说效果全是零。本来严格测试,浪费你一天时间。但是现在你试“一”试,花了一个小时时间,在做完老板要做的点子后,可以拿出自己的催化剂做自己要做的实验,同一天时间干了两件事情,都不耽误!那么,用这种试“一”试的方法敷衍老板,在科研方法学上对不对呢?当然对,这叫preliminary experiments。道理很简单:如果这样随意制造的催化剂,室温有100%转化率的话,那么以后可以严格固定实验条件做进一步详细研究;而这样的催化剂在200度还没有效果,这说明这不是随意合成引起的,而是这个点子根本没用,于是马上就要“刹车”了!

有时候,无论是自己做科研,自己做老板的点子,还是老板从外面不同的地方拿来样品叫自己测试,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这些实验,是为了什么?能解决什么工业生产的实际问题?在学术上能解决什么别人没研究过的问题?和别人搞合作,弄清楚是老板提出搞合作,还是别人求我们,急着等这批数据出文章搞合作?如果是老板外出开会和别人随口提提,拿来样品搞合作,很可能就不了了之,没有结果的。因为事先没有一个workable plan,必要没有说好研究计划,时间安排,基金支持,人员分工,什么时候出文章,谁当通讯联系人,哪一方面当“操盘手”,到后来必然没有好结果。老板当然损失小,因为他也许有1000篇文章了,他有无数个项目,各种各样的人都见过,但是学生的损失就大了。所以:不要光做拼命三郎,首先要问清楚。细节一点地来讲:好比说(架设)别人要进行某种复杂的无机合成,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我手里有同步辐射的仪器(我只是假设这个情况),别人于是找我合作,随便给几个样品。我当然要问清楚别人想达到什么目的,分析一下用我的仪器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同时分析有没有大材小用。因为有时候别人想合成一个东西,但是并没有达到那个目标,现在提供的样品只是半成品。那么,如果我是聪明人,我就会说:“等你合成出你想要的东西,确准了,我才给你测;如果你不确准,一次一次地做同步辐射,做了也是白做的。”

要有正确的定位,平常的期望值。管理心理学里面有个激励理论,就是说当老板对下属的要求比下属的能力稍微高一点,“跳一跳摘桃子”的时候,能达到最佳激励效果;而如果总是让下属做剥毛豆的简单劳动,下属提不起精神;而如果要求下属每年都出篇Nature, Science,同样达不到激励效果。从老板的角度说,很多老板总喜欢给学生空幻想,说这个工作做出来以后,就能出Nature, Science, JACS,还没有上法庭就先审判了,实验还没有做就说能出Nature, Science了!从学生、博士后的角度说,千万别屁颠屁颠!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还不如保持平常心,认真做好每天的事情。对于合作的事情,也千万别期望值太高。合作者急着找你合作,往往会把预期结果说得如何好,说服你和他合作。而你叫别人给你做实验,别人也会拍胸脯说他的仪器多么多么好,一定能得到什么结果,出Nature, Science, JACS。记住:说的东西都没有用的,要看结果。一本介绍科研之道的美国书本(At the Bench)已经说了,“要与人合作,你就要准备花的时间比预期的时间多得多。找你合作的人总是说只是麻烦你测一个样品,就一个;但是结果总是测了一个又一个。”此外,正确定位还在于把文章投到合适的杂志上去。

企业管理学有个术语叫“盘活存量,提高增量”,科研上也是这样。往往学生手头上已经有很多数据了,五篇文章已经呼之欲出了,只是没有最后成型,但是很多老板还是不停地催着做实验。这时候,应该果断认清什么是存量,什么是增量;什么是现金,什么是期货或者空头支票!力气只有往一处使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先把容易完成的完成的文章完成,投稿;然后把下一篇已经完成80%的工作完成,投稿;最后没有事情做了才做新的实验。在此期间,表面上看这个月没有做什么新的实验,但是却实现了“存量”的价值,理清了头绪,做这些事情的价值是其表面价值的数倍!

还有,要知道自己的最终目标。有时候,认真做好自己的课题和自己的最终目标(比如找到一份工作)是不冲突的,但是,问题是:只要做好自己的课题就能达到自己最终目的了吗?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这正如要出国的同学光做好课题是不够的,也要复习TOEFL, GRE;要找工作的同学光做科研是不够的,也要学习计算机,学习应聘技巧,投简历;要当教授的同学光做自己课题是不够的,也要复习课本知识,防止上岗后误人子弟,也要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以后该做什么。如果这些事情都是在晚上“下班”以后才做的话,那么根本不可能把事情做出来。我的理念是: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造就对自己有用的人。如果我是老板,我就会鼓励学生多为自己前途、职业规划着想,“上班”时间看TOEFL, GRE 也没有关系的。很多人在老板的逼迫下出了很多文章,后来毕业后还是放弃科研了。在我看来逼迫也没有用,self-motivation非常重要,是成功科研的灵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36489.html

上一篇:我的科研真知灼见
下一篇:心灵的启发
收藏 IP: 222.70.0.*| 热度|

4 李刚 彭真明 郭保华 吴志民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