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在美国做博士后的反思【发表素材】 精选

已有 38817 次阅读 2009-10-24 01:58 |个人分类:出国回国|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拿到博士后录取通知书后,你受宠若惊,感到能够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并肩作战是你莫大的荣幸。刚进实验室做博士后的时候,你胆战心惊地做着事情,如佣人一样的干活,看“主子”的脸色行事,很在乎“老板”对自己的评价。刚进实验室的人一开始总是很积极的,早上6点就来干活,晚上9点才离开。但是,这样能坚持多久?

时间长了,你的能力逐渐提升,对实验也更加熟门熟路。本来一天的活现在一个小时就能干完。本来浪费了三个月毫无收获,而现在不做实验就知道“此路不通”。你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科研工作者,有自己的做事方式和生产方式(即怎样做实验才能得到最佳产出)。但是你的雇主还是把你当作佣人一样地呼来唤去,并且在美国有些组里做博士后的自由度比在国内读硕士的自由度都小。你把你当作“未来的教授”(这是一种好的mentality),而你的雇主把你当作“有手的工具”。这就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现在美国有很多第二期、第三期博士后。我真想说:打死我,我也不想再做另外一个博士后了。我情愿到一个普通大学当老师也不原意做第二期博士后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生产关系适应不了我生产力的发展了。到了新的博士后岗位,我还得如佣人一样的干活,并且前途又是未知的。因此,我情愿先“定下来”也不会做第二个博士后了。

(二)科研热忱的“拦路虎”

有没有读过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好的导师虽然没有读过激励理论,但是在实践中懂得如何激励自己、激励下属。科研热忱就象火焰,如果没有激励,就会熄灭。

回顾我的经历,我觉得自己是非常有科研激情的,但是有时候遇到一些“拦路虎”,一下子就把我对某一个点子的兴趣熄灭了。

比如说,你的导师叫你去剥毛豆,你不会被激励;但是叫你去竞选美国总统,你的热情一下子就熄灭了,因为这太离谱了!同理,你认为导师的一个点子非常愚蠢,而导师出于一种自我(ego)心理总是强调说点子非常聪明,“至少能发Nature Materials!”,拿枪顶着你做毫无价值、不说明任何问题的实验,并且催着你把鸡肋数据整理成文章,你不但不能被调动,反而兴趣一下子熄灭了。

这种情况绝对是科研的“拦路虎”和“华铁卢”!不但不能激励自己,反而把自己的锐气给打磨了。比如说你本来还有其它点子和数据可以出文章,但是被这么一搞,全被“卡”住了!不但鸡肋数据出不了文章,好的数据也被“卡”住出不了文章了。

(三)自己寻找人生的答案

在美国做博士后和做访问学者不一样。对于访问学者来说,铁饭碗还保留着。在美国做博士后和在中国做博士后也不一样。博士后能留在目前的美国大学里当助理教授的情况极为罕见。因此,在美国做博士后的忧患,就是一下子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答案。

刚做博士后时,往往会想:“先积累些成果再说。”但是有了这种得过且过、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后,就会陷入一种“不痛不痒”的无知觉状态(即comfort zone)。这种状态是非常可怕的。表面上,你出了不少数据,但其实就象是一个失去平衡的人一样,并没有实现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实验上长进了,但是在职业发展上还是原地踏步。

有些答案(比如做完博士后以后去哪里)不是事先就知道的,而且找工作并非从天上掉馅饼,不是说你天天埋头做实验工作就会来找你的。这时必须勇敢跨出一大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有的人总是说自己实力不够,想再熬几年才申请教职。但是我以前的博导对我说,这千万熬不得!有了明确目标后,当然要前赴后继地申请,今年不行,明年再来。当你卷土重来的时候,你就不是以前的你了,而是积累了很多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取得巨大提高。相反,如果连续几年不申请,熬到你想申请的那一年,早就“人老珠黄”了。

(四)找工作

当勇敢地跨出一步后,并非一颗子弹就击中目标了。往往,并不知道目标是哪一个特定的公司、大学,而是一个群体。找工作如做探索性实验:在投出简历后得到反馈,行或者不行。然后重新四处投简历,等待感兴趣的单位正面回信后才缩小范围。因此,这不是树林有一只鸟,你打一枪中了一枪;而是树林里有一群鸟,你打了几十枪中了一、二枪。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自然有波折。比如你好不容易拿到个电话面试,别人一上来就问:“有没有绿卡?”当听说你没有绿卡时,对方就谎称已经招满了。对方显然不会说因为你没有绿卡所以不招你,因为他这样做是要吃官司的。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无论美国人对自己表现出多么热情,都不要想当然。有个成语说: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首先,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对方给了自己“暗示”,一定会要自己。也不要做梦想“如果我们去了那个地方,要买什么样的房子”。拜托,先拿到正式的offer再说!有一次面试结束后,我感到就是我了,结果我和妻子商量要不要去那个地方,还嫌来嫌去,结果鸡飞蛋打!

再次,不要和无关的人讨论找工作的事情,不要炫耀。美国的辩护律师和当事人被新闻记者拦截的时候,他们都说“无可奉告”。道理很简单:你说你有证据,你把证据告诉了大众,那么起诉方就会根据你提供的情报重新修正他们的起诉内容。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就是要持平常心。把一些正在进展中的事情告诉周围人只有不好。有的人会嫉妒,有的的会打小报告,有的人会评头论足,有的人会着手找“备用轮胎”来接你的班,虽然你还没有打算马上走。

在我第一次拿到面试的时候,周围人都知道了。我把希望都寄托在这件事情上,结果反而失败了!
后来我找回平常心,这样反而好!

 

后记:上面蓝色的文字,已经融入《科技导报》文章,2011年第19期、20期。

PDF下载:2011-19-86.pdf 2011-20-86.pdf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264607.html

上一篇:战胜“心魔”【重写后发表】
下一篇:成功和失败,在于心态!【修改后发表】
收藏 IP: 202.120.224.*| 热度|

34 龚新奇 薛长国 刘全慧 章成志 艾云灿 郭向云 王琛柱 朱志敏 邵宇飞 马中良 陈中红 王亚娟 彭友松 张亮生 戴小华 黄小勇 刘立 盖鑫磊 胡欢 张天翼 王大伟 李学毅 刘安金 吴明火 李红周 贾泳杰 邢斌涛 孟永涛 姚远 littlejoy lftkf xchen tangscut jzjjia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0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